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实务 > 正文

你想支什么招化解纳税风险

录入时间:2004-06-30

      【中华财税网北京06/30/2004信息】 A.三种纳税风险不可不防   纳税风险,通俗地讲就是指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各种风险,进一 步讲则是纳税人因负担税款、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等原因而可能遭致利益受损的可能性。   纳税风险只能是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存在的风险,这一概括使得纳税风 险与税收风险有了本质上的区别。相比之下,税收风险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它一 般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税收收入与税收征管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比如税收征管不 善会产生税收收入大量流失的风险,税收制度不合理会产生制约经济发展的风险。因 此,我们不应混淆两者的区别。   纳税风险更多地表现为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即这种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纳税人而言只是有可能承担这种风险,而并不一定承担这种风险。   纳税风险主要有三种:   税款负担风险 纳税人纳税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可支配的收入大大减少。纳税 人可能会因为过多过重的税收负担而陷入经营危机,甚至破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税款负担具有“滚雪球”的风险效应,如果纳税人不及时地处理前期的税款负担,那 么,前期税款负担将会带入本期,最终将使税收负担越来越沉重,进而形成欠税的包 袱。从实际经济工作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就是因为欠税而导致破产、倒闭。税款负 担风险的产生是由税收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即税收是由国家无偿征收的。需要指出的 是,税款负担风险并不单单指纳税人缴纳的税款,纳税人为计算缴纳税款所发生的人 员费用、交通费用、代理费用等纳税成本也应当归入税款负担风险之中。   税收违法风险生产经营过程中,有一部分纳税人以化解和减除税款负担风险为目 的,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偷税逃税。其实,这种违法手段不仅不能化解税款负担 风险,反而会产生新的违法风险。纳税人偷税除了必须补交所偷逃的税款之外,还会 被税务机关课处所偷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 如果情节较为严重,纳税人还将被课处刑罚。因此,这种纳税风险更严重,更容易导 致公司倒闭、破产。1997年,深圳宝日高尔夫球娱乐观光有限公司就是因大量的 偷税问题被深圳市地方税务机关查处,最终关门倒闭。而近年的刘晓庆税案也是一种 典型的税收违法风险案例,晓庆文化发展公司因为税收违法而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 需要强调的是,在现代社会,税收法律越来越复杂,纳税人甚至是税务人员、财税专 家对税收法律与政策的理解都难免会发生差错。纳税人一旦对税收法律与政策理解出 现偏差,在计算与缴纳税款方面就很容易违反税收法律与政策的规定,在实质上构成 税收违法。因此,在现代社会,税收违法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大。 信誉与政策损失风险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风险是由纳税人违法所引发的风险,也应 当归入税收违法风险。但考虑到这种风险是无形的,对纳税人的影响不是直接的,我 们将其独立为一种风险。纳税人违法并被有关机关处罚,在经济上必然产生直接的损 失。同时,纳税人还会有信誉、商誉或者名誉有损失,即其他有关经济主体会因为纳 税人的偷税等违法行为而对该纳税人的信用产生怀疑,不愿与其合作;或者纳税人因 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丧失享受某些税收优惠的资格。如在我国,纳税人不履行 某些增值税纳税义务或者违反某些增值税规定,将不得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很多的时候,这种无形的损失比有形的处罚损失更为 严重。   B.纳税风险控制方略   事实上,纳税人对纳税风险的控制只能以风险最小为追求目标,那种试图将纳税 风险控制为零的目标是不现实的。   真正意义上的纳税风险控制应当是税款负担风险的控制。只有真正控制与化解了 税款负担风险才能算是真正控制与化解了纳税风险,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税收经济收益。 自然,我们要探讨的也主要是对税款负担风险的控制。   税款负担风险的控制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   采用税负转嫁策略,尽量减轻税收负担 税负转嫁,就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 和方法将缴纳的税款转由其他人负担。比如,建筑企业承建某个工程需要负担一定数 量的营业税款,该建筑企业可以将税款打入工程施工成本,并通过提高工程施工价格 的方法将工程所承担的营业税款转嫁由工程建造单位负担。   纳税人能够转嫁税收负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即向税务 机关申报缴纳税款的人并不是该笔税款的实际负担人。   税负转嫁主要是通过价格来实现的。纳税人或者提高产品的价格,或者压低产品 的价格。在购货时,纳税人压低商品的价格,将税收负担向供货商转嫁,这种转嫁称 为税负的前转;在销售产品时尽可能地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以期将税收负担向购货 者转嫁,这种转嫁称为税负的后转。一般地,一种商品质量较好,市场需求量较大, 甚至是供不应求,提高该商品的价格不影响该商品的销售,那么生产该商品的纳税人 就很容易实现税负的转嫁。相反,如果商品质量较差,市场需求不旺,提价销售根本 就不可能,那么其税负就难以实现转嫁。在税种方面,间接税(多为流转税)较容易 实现税负转嫁;直接税(即所得税)因为负税人与纳税人是一致的,很难实现转嫁。   纳税人采用税负转嫁策略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意味着企业自身的负担减少,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税款负担风险风险。   选择税收筹划策略,尽量获取税收利益税收筹划与税负转嫁的主要区别在于:税 收筹划是对税收负担程度以及税收经济利益大小的选择,而税负转嫁则是将税收负担 转移;前者更多地表现为纳税风险的事前安排,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为事后的处理。 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选择了税负相对较轻、经济利益相对较高的纳税方案,还可 以通过选择税负转移策略再次化解纳税风险。也就是说,税收筹划与税负转嫁并不是 彼此孤立的,纳税人完全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应当注意的是:纳税人必须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 调整筹划方案;必须考虑税收筹划的成本;必须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非违法和正确性。 如果纳税人不能保证筹划方案的正确性,那么其税收筹划就可能失败。   比如,恒盛纱业有限公司每年棉纱产销额均超过500万元,考虑到所购原料进 项税额较小,因而未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试图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却遭致了不应有的损失。按照现行的增值税政策,如果纳税人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条 件却未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只能按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税方法征税,但征税时 的适用税率是法定税率17%,而且不得扣除任何的进项税款,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 发票。   违法风险的控制方法也可以概括为两种:   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防范违法风险如上文所说,纳税人试图通过违法手段不缴纳 税款可能导致的纳税风险,比依法纳税可能引发的纳税风险更大。对纳税人来说,控 制纳税风险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严格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确保在纳税方面不违法。   笔者认为,纳税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牢固地树立依法纳税的意识,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要有偷税逃税的打算。这一点似乎很虚,但它是观念问题, 一旦这一观念出现了偏差,那么纳税风险也就很有可能随时“光临”。二是建立健全 会计核算体系,如实进行会计核算,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生产情况。三是加强对财会人 员等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全面地履行税收法律义务,正确地计算和缴纳税款。   寻求税务代理,转移违法风险 如果纳税人错误地理解了税收法律与政策,难免 会违反税收法律政策,此时也就可能会因实质上违法而必须承担税收违法风险。上述 的税负转嫁策略与税收筹划策略虽然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化解纳税风险,但是本身也 都存在着无法克服的风险:税收违法风险。   对于这种风险,以上的几种方法显然难以化解,我们只能将其转嫁。中介代理业 的发展为纳税人化解这类风险提供了条件。包括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 中介代理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造就了一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税务专家,纳税人完 全可以请他们代为办理涉税事项。   事实上,纳税人寻求税务代理不仅仅是提高纳税申报的权威性、专业性与可靠性, 确保正确和全面的履行纳税义务,而且也是转嫁纳税风险的最好选择。按照现行法律 政策的规定,如果税务代理机构在代理时给纳税人造成损失,该损失是由税务代理机 构的责任所引起的,那么,税务代理中介必须负担赔偿责任,承担纳税人的损失。纳 税人也就可以将纳税风险转嫁给税务代理中介。因此,如果纳税人让税务代理机构代 为办理纳税事宜,代为进行税收筹划,代为选择税负转嫁方案,也就意味着纳税人将 纳税风险转嫁给了税务代理机构。   当然,纳税人需要考虑税务代理的成本与收益,因为涉税事项交由代理中介进行 后,纳税人必须给付相当的费用。这种费用给付本身出是具有风险的。 (bu2004061701613)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