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税网北京06/25/2004信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税法的日
趋完善,税收筹划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它已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不可缺少
的部分。税收筹划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定义,但一般的理解是,税收筹划指的是在税法
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
税”的税收利益。税收筹划不应只局限于个别税种负担的高低,而应该从整体税负的
轻重上考虑。整体税负最低,纳税人的总收益就会增多。在实际操作中,在考虑整体
税负的同时还要着眼于生产经营业务的扩展,有时即使缴纳税收的绝对额增加了,但
是从长远来看,资本回收率能增长,还是可取的。所以,理想的税收筹划是总体收益
最多,纳税或许并非最少。
一、税收筹划的范围
税收筹划属于方法论范畴,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我国主要是对企业税收进行
筹划。
1.新建企业的税收筹划
(1)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组织形式有三类:有限责任制、合伙制和股份
制。企业这三种形式在税收待遇上是不同的,选择什么样的企业组织形式是税收筹划
的一个重要内容。
(2)经营地点、行业的选择。国家为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会对特定地区、从
事特定行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这种税收优惠往往会成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确定经
营地点、经营行业的重要依据。
(3)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为缩小税基、降低税
率和递延税款。如折旧方法及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就可以达到递延税款的目的。
2.企业扩展的税收筹划
(1)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选择。企业拓展壮大时,组建新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在税
收待遇上是不一样的。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分公司实现的盈亏要同总公司合并缴
纳税款;而子公司则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要单独缴纳税款。
(2)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企业重组是指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时期,原有的组
织形式已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展,要改变原有的组织形式。重组时,税收是必须考虑的
一个重要因素。
3.企业在融资、投资及利润分配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1)企业资本结构的税收筹划。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借款和发
行股票这两种方式筹集。借款的利息费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而向股东发放的股利
则只能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分配。从税收筹划角度看,利用借款方式进行筹资越多越
好,但所负担的债务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中要进
行税收筹划。
(2)企业投资的税收筹划。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股权投资
有两种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
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
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运用权益法要按所持股数代表的所有者权
益增减变动确认收益;而成本法则不用,在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收益,因而可
以递延纳税。企业要选择成本法,就必须在股权投资时就进行筹划,控制投资比例。
例如很多企业为了达到合理节税,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宁可向几个行业的多个企业
投资,也要把股权投资比例控制在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的20%以下。
(3)股利决策的税收筹划。在企业股利政策理论中,有一种税负差异理论,按
这种理论,股份制企业最好不发放现金股利,而通过股票价格升高来间接地增加股东
财富,因为发放股利、股息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由此可见,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也
要进行税收筹划。
二、税收筹划的具体应用
笔者在具体财务工作中对税收筹划有所体会,现举例来进一步剖析税收筹划的重
要性。
例:某松脂厂是一家拥有252名职工、8000多万元资产的国有中型二档工
业企业,适用33%的企业所得税税率。2003年1月8日,该企业开始对办公楼
进行维修,在3月31日以前全部完工,并支付全部维修费用120万元,该办公楼
的原始价值为400万元,折旧年限为20年,假设不考虑残值,目前已使用了8年。
若该企业2003年未扣除该项固定资产办公楼折旧费和修理费的应纳税所得额为
200万元,那么该企业2003年应纳企业所得税多少?
方案一,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
31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
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
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①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
原值20%以上;②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③经过修
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根据以上规定,该企业维修办公楼的费用
为120万元,占固定资产原值的30%(即120万元÷ 400万元=30%),
所以属于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维修费用120万元只能增加固定资产原值。则该企业
2003年提取办公楼的折旧费为:前三个月按固定资产原值400÷20×3/
12=5(万元),后9个月按新的固定资产价值提取折旧费(400-400÷
20×8+120)÷12×9/12=22(万元),两项合计为27万元。那么
该企业2003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为(200-27)×33%=57.09(万元)。
方案二,如果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把这项办公楼维修工程分两期进行,则可以节
约税收成本,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具体做法为:该企业2003年3月31日完成
第一期维修工程,维修费为80万元;2004年3月31日完成第二期维修工程,
维修费为40万元。由于2003年该项固定资产修理费为固定资产原值的20%
(即80万元÷400万元=20%),未超过20%比例,所以该企业2003年
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可全额在所得税前直接一次扣除,2003年提取办公楼的折旧费
为:400÷20=20(万元)。那么该企业2003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200-20-80)×33%=33(万元)。
通过方案二与方案一的比较:33-57.09=-24.09(万元),我们
可以看出采用方案二该企业2003年可以少纳企业所得税24.09万元。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2004年的应纳企业所得税情况。假设该企业2004
年未扣除该项固定资产办公楼折旧费和修理费的应纳税所得额仍然为200万元,那
么该企业按原来的一次性维修方式,2004年应提的折旧为:(400-400÷
20×8+120)÷12=30(万元),即该企业2004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200-30)×33%=56.1(万元);
若该企业采用两期维修方式,2004年应提的折旧为400÷ 20=20(万元),
再扣除2004年的40万元办公楼维修费用,则该企业2004年应纳企业所得税
为(200-20-40)×33%=46.2(万元)。46.2-56.1=
-9.9(万元),我们可以看出分两期维修办公楼2004年可以少纳企业所得税
9.9(万元)。所以综合2003年及2004年这两年的情况,采用两期维修方
式比采用一次性维修方式要划算得多。
三、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的执法水平、人员素质和服务意
识不同,不同地区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实践差异也很大,所以在针对具体企业进行税
收筹划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特定的经营环境,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会加大筹划成
本和增加筹划风险。另外,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很重要,关键是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超
前意识,还有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的企业文化认同程度。
2.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本阶段的目标往往决定了企业面临的主要税种
和承担的主要税负,这对以后的企业税负也会有影响,需要预先认真进行筹划。
3.对税收优惠的理解。在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纳税人不能曲解税收优惠
条款,滥用税收优惠,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二是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
款,并按法定程序进行申请,尽可能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的权益。
4.重视纳税环节。有些小税种对企业虽然并不是主要税种,但也需要针对其纳
税的关键环节进行筹划。比如: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怎样缴纳印花税的问题;选择什
么样的经济合同贴花问题;在企业房产确定原值时,要考虑土地使用权价格与土地工
程价款剥离会对房产税产生的影响;等等。
5.影响纳税额的几个因素。根据“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公式可知:计
税依据越小,税率越低,应纳税额就越小。进行税收筹划要抓住这两个因素,选择合
理、合法的办法来降低应纳税额。
6.税制改革的机遇。针对税制改革,企业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是:用好税制改
革的机遇,对税改后可能会增加优惠的项目,税改前不要办,税改后才去办;为避免
税制改革不利因素的影响,把税改后会增加负担的项目,尽量在税改前办妥;对于税
改后利弊不确定的项目,尽量在税改前不封账、不下结论。
(Ax200406040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