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税收筹划宣传有“四忌”

录入时间:2003-07-24

  【中华财税网北京07/24/2003信息】 当前,税收筹划已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 题之一,不少媒体对税收筹划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这对人们接受、理解税收筹划有着 积极的意义。但不少媒体在对税收筹划宣传中也存在一些误区,使人们对税收筹划的 认识产生了偏差。要克服这些偏差,概括起来,有“四忌”:   一忌重利益,轻成本。有的媒体偏重宣传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了 筹划成本,使广大纳税人的眼睛仅仅盯向税收筹划的获利性,忽略了其成本付出。某 些媒体在宣传中夸大了税收筹划的适用范围,似乎只要企业有涉税行为,无论企业属 于何种性质、经营行为具有何种特点,也不管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都一律有必要进 行税收筹划,都可以从税收筹划中取得利益。这种宣传倾向恰恰忽视了关键的一点, 就是进行税收筹划也是要付出成本的,这其中既包括为达到税收政策的界限要求而进 行经营方式、性质等调整所付出的生产性成本,也包括为税收筹划人员提供劳务报酬 等支付的消费性成本。如果将这些成本因素考虑到税收筹划活动中,不少纳税人就会 发现,盲目地进行税收筹划,只会“赔本赚吆喝”,表面上时髦了一回,实际上企业 不但没有从中获取利益,甚至会因为局限于政策的樊篱,而丧失发展的机会。   二忌重方法,轻理论。部分媒体对税收筹划的宣传偏重于个案研究,缺乏系统性, 没有提炼升华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概括和总结,导致纳税人在筹划实践中简单地从方 式方法上进行模仿,不会从自身涉税行为的特点出发,在筹划理论的指导下,有的放 矢地进行个性化筹划。对筹划个案的宣传有利于广大纳税人更形象地理解税收筹划, 使其更容易接受税收筹划,对纳税人实施税收筹划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作用。这一 点,在税收筹划宣传的初期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税收筹划宣传的不断深入,如果还是 仅仅满足于对筹划方式方法等表面问题的宣传,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对税收筹划的动 因、发展方向、实施原则等理论性问题的讨论,必然导致筹划宣传流于表面,对实践 工作仅有启发性而缺乏指导性。   三忌重合理性,轻合法性。有的媒体强调存在即合理,利用部分纳税人头脑中的 这一错误观念,用国内外一些筹划案例为企业钻税法的空子提供依据,变相地用合理 筹划混淆了合法筹划。这种宣传倾向反映了部分媒体对税收筹划的感性理解与理性理 解间的差异性缺乏足够认识。虽然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税收法规等是不一样的,在 税收征管中对税收筹划行为的认定也不尽相同,但在认定其合法性时,都有一套刚性 规定。而认定筹划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却较为灵活。于是,对同一税收筹划行为,当 大家普遍得出其具有合理性一面的伦理结论时,却会因为这一行为在不同国家的实施, 而具有不同的法律结论,即其在甲国可能是合法的,而到了乙国就成为不合法的了。 因此,在宣传中,不能仅从感性的层面来告诉纳税人哪些筹划行为是合理的,更要 告知哪些筹划行为是我国法律允许的,哪些是法律中的漏洞,虽然可以合理利用,但 其合法性有待确定;哪些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等等。绝不能用 一句“合理避税”就将一切问题一带而过。   四忌重实证性,轻前瞻性。部分媒体在介绍税收筹划时,动辄举出某企业通过税 收筹划节税数十万元的实例,以实证取信于广大纳税人。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实证性 的宣传虽然可以增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的信心和决心,但过于依赖实证,就难免陷入 以事论事之中,使企业在筹谋涉税事宜时,局限于如何被动地适应这些实证案例中所 列举的条件,失去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其实,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税收筹划的 宣传不能仅仅教广大纳税人被动地适应政策,更重要的是通过宣传,教广大纳税人如 何在确定投资方向时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变被动适应政策为主动利用政策,进而通过 企业自身的影响,主动向有关部门争取优惠政策,令税收筹划更具预见性,使税收筹 划在更高层次运作。 (4)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