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收筹划基础 > 正文

纳税筹划宝典: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筹划(2)

录入时间:2001-11-27

  【中华财税网北京11/27/2001信息】 3.工资、薪金收入不均衡时的筹划 由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随着应纳税 所得额的增加,其适用的税率也随着攀升,因此某个时期的收入越多,其相应的个人 所得税税收比重就越大。如果某个纳税义务人的工资、薪金类收入极不平均,相对于 工资、薪金收入非常平均的纳税义务人而言,其纳税的比重就大得多。这个时候,对 工资、薪金类所得的筹划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1996]206号文件《关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 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 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于对 于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不再减除费用, 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如果纳税人取得奖金当月的工 资、薪金所得不足800元,可将奖金收入减除“当月工资与800元的差额”后的 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款。 如果该项奖金所得一次性发放,由于其数额相对较大,将使用较高税率。这时, 如果采取分摊筹划法,就可以节省不少税款。例如,某纳税人1999年12月份取 得工资、薪金2000元,当月又一次性获得公司的年终奖金9000元,那么,按 照规定,其应纳个人所得税款计算过程如下:工资部分应纳税额=(2000-800) 元×10%-25元=95元,奖金部分应纳税额=9000元×20%-375元= 1425元,12月该纳税人共应纳税1520元(95元+1425元),1、2 月份该纳税人还应缴纳95元×2=190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样该纳税人三个月共 应纳税1520元+190元=1710元。 如果该纳税人和公司老板商议,将年终奖金分三次下发,即12月、1月、2月 每月平均发放3000元,12月的3000元可以作为奖金发放,1、2月份的奖 金可以作为工资一块儿发放,这样,该纳税人三个月的纳税情况计算如下:12月的 工资应纳税额为95元,12月的奖金应纳税额为3000元×15%-125=3 25元,1、2月各应纳税额为(2000+3000-800)元×15%-12 5元=505元,则三个月共应纳税1430元(95+325+505×2)。通 过上述计算可以知道,第二种发放奖金的方法可以使纳税人少缴纳税款280元。 《个人所得税法》第9条第2款规定:特定行业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 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 条例》(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38条的规定,这些行业包括采掘 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以及财政部确定的其他行业。因此,这此行业的纳税人 可以利用这项政策使税负合理化。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仅是这些行业的工资起伏比较大,纳税人在其他行业 如遇到每月工资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就可以借鉴该项政策的做法,即将每月收入平 均分摊,这样就可以少缴税款,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例如,某纳税人为一广告公司职员,该公司实行效益工资制,每月的工资额按照 基本工资加提成的方式发放。在1999纳税年度里,该纳税人的每月工资情况如下 (按月份先后顺序排列):3500元,1000元,3500元,700元,40 00元,900元,800元,3200元,2800元,1200元,4500元, 6300元。 该纳税人全年的纳税情况计算如下:1月应纳税额=(3500-800)元× 15%-125=280元,2月应纳税额=(1000-800)元×5%=10 元……该纳税人全年应纳税额为(280+10+280+0+355+5+0+2 35+175+20+430+725)元=2515元。 如果该纳税人和广告公司达成一项协议,由广告公司根据以往年度该职工的业绩, 估算其月平均工资、薪金水平,确定每月支付标准,到年底再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核 算,则可使该纳税人节省大笔税款。比如,根据测算,1998年度该纳税人的工资、 薪金所得为每月2600元,则广告公司在1999纳税年度可以每月平均发放26 00元,到年底再结清余额,发放其他应支付的3800元。这时,广告公司实际支 付工资额与上一种支付方法相同,但纳税人的年纳税额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为 1月至11月的应纳税额=[(2600-800)×10%-25]元×11=1 705元,12月应纳税额=(3800-800)元×15%-125元=325 元,该纳税人全年应纳税额为2030元(1705元+325元),相对于上一种 工资发放方法而言,可以少缴纳税款485元(2515元-2030元)。 为了照顾某些受季节或产量等方面因素影响的特定行业,如采掘业、远洋运输业、 远洋捕捞业以及财政部确定的其他行业,对于其职工工资、薪金收入波动幅度较大的 情况,给予特殊的政策。对于这些特定行业的职工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可以实行按 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征收,即凡是月份达到纳税标准的,均按规定预缴个人所得 税,待到年度终了后30日内按年计算,多退少补。 由于这一筹划方法的计算基本上和上一种相同,对于这些行业的筹划计算这里不 再赘述。但纳税人应当注意的是,在一个纳税年度结束后的30天内必须到税务机关 申请该项权利,否则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认为放弃这项权利。 目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 工资支付方式,即企业经营者平时按规定领取基本工资收入,年度终了时,根据其经 营业绩的考核结果再确定其效益工资。 对于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 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即企业经营者按月领取的基本工资收入,按照 一般的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算方法,扣除800元的费用后(乘以)适用税率并预缴, 到年度终了后,合并其全年的总收人(包括基本工资和效益工资),再按12个月平 均进行计算实际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多退少补。用公式表示为: 应纳税额=[(全年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12-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12 4.通过福利手段减少名义工资的筹划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向往高薪,因为它是地位的象征,是自己实力的体现。 工资收入的增加,可以给个人带来一系列有益的变化,使个人的生活水平相应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对工资、薪金适用的是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因而工资数额的提高,也 意味着上缴税款的比重增加。怎样使自己的工资实际水平保持不变,同时又使所承担 的税收款项最小化,是纳税人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般可行的做法是和企业领导人进行商议,改变自己的工资支付方法,即由企业 提供一些必要的福利,相应地减少自己的工资,并使改变后的工资实际水平和以前保 持一致。 但这里要注意,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个人取得应纳税所得, 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所得为实物时,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 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 关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有些企业给符合一定条件的雇员购买住房、汽车等个人消费品,所购房屋的产权 证和汽车发票均填写雇员姓名,并商定该雇员在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或满足其他条 件后,该住房、汽车的所有权完全归雇员所有。对于这种情况,个人应缴纳个人所得 税。因此企业在进行该项筹划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 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人员个人以实报实 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如果单位除支付工资、薪金外,不管职工的住房,则职工在领取了工资以后,还 得自己花钱购买住房或租房居住,这样实际上能留存下来的收入大为降低。但这时如 果由企业提供住房条件,相应减少职工的收入,则可以节省职工的部分税收。长期累 积下去,其数目也很可观。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缴企业所得税款时,可以扣除相当于计税工资 总额14%的职工福利费,即这部分费用支出可以免税。在这个限度内,企业应最大 限度地保障职工的福利,而且可以根据单位福利水平的高低确定职工的相应工资、薪 金收入。通过这些方法,企业可以节省职工的部分个人所得税款。 对于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职工个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支付 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企业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一般而言,企业支付超过个人所得 税免征额的部分,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对于现实生 活中大多数的工资、薪金所得都适用,因为一般的工资都在这之上。对于这部分工资, 根据职工的要求,改为提供福利设施,则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会降低,又可以节省 职工的部分税收,同时也不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一般可行的做法有以下几; (1)企业提供交通设施。对于离单位比较远的职工来说,其上、下班都要花费 一定的交通费,而且由于不同地方的交通条件不一样,交通的便利与否很可能会影响 职工的正常上、下班。同样,职工外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时,企业可以通过一 定的规划,提供免费的接送服务,或者将单位的车租给职工用,再相应地从职工的工 资中扣除部分予以调整。这样,职工由于名义工资额减少,可以少缴部分税款,同时 单位由于统一用车,提高了车辆的使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开支。当然, 这种做法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浪费,但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比如每人每 月规定一个使用里程限额,超过部分按市场价计算。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企业职 工所进行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办公设施及用品,这些可以由企业提供,也可以由职工 自己购买。比如,在家上班的广告设计人员所需的计算机,或电影工作者的摄影机等。 如果这些设备由职工自己购买,则职工会提出加薪的要求,但是这部分加薪有一部分 要作为税收上缴,这样的实际效果肯定比由企业直接提供差。同企业提供交通设施一 样,企业提供部分办公设施及用品可以采用包干制。 (2)企业提供免费餐饮。企业提供这种服务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诸如个人口味不 一,饮食习惯不同等问题,如果企业不具备这种条件,可以考虑在其他企业内搭餐或 在适当的时候给职工发放误餐补助。 但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国家对误餐补助有一定的规定,并非凡是误餐补助都会免 税。根据财税发[1995]82号文件的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 的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 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特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补助。其他以各种误餐补助的名 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3)企业提供有关住房的其他设施和设备。企业可以根据职工的要求,定制一 定数额的家具、家用设备,用较低的价格租给职工,同时调整职工的工资额。企业也 可以为职工提供一定的公共设施,比如电话、水、电、暖气等。这些设备即使企业不 提供,职工自己也会花钱配置的,但由企业提供不仅会大大地降低成本,而且通过减 少职工名义收入,又可以规避一部分税款。 (4)企业提供医疗福利。提供医疗福利也会涉及到浪费的问题,单位可以考虑 实行限额报销制。 企业也可以给职工提供培训机会和给其子女的教育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方面的 保障。 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不能忽视对其职工的培训,对比企业可以成立自己的培训 中心,可以委托其他培训中心进行培训,也可以采取由职工自己选择、单位统一管理 支出的方式。企业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可以给职工提高工资,由职工自行安排,也 可以完全由企业提供,这两种方法对企业而言,是一样的效果,但显然是后者更有利 于职工的节税。 企业还可以为职工子女成立教育基金,为职工子女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教育上 的保障。这些方面的支出由企业统一核算,按实际开支数目从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 中以一定的比例扣除。 经调整过的职工工资实际水平不变,甚至有所提高,但由于名义所得降低,其应 纳税额将大大降低。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节税,比如,由企业提供假期旅游津贴等,限于篇 幅,就不再赘述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税法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有 些方法在一定时期是合法的,但在另一时期可能就属于违法行为,因而纳税人如果想 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工作,应该经常注意税法的变化,以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税 而处以重罚,得不偿失。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