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宝典:纳税筹划目标分析——实现涉税零风险
录入时间:2001-11-16
【中华财税网北京11/16/2001信息】 涉税零风险是指纳税人账目清楚,纳税申
报正确,缴纳税款及时、足额,不会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即在税收方面没
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纳税人及相关单位和个人通过一
定的筹划安排,使纳税人处于一种涉税零风险状态,也是纳税筹划应达到的目标之一。
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少缴税款。在前面的两节里,我们已
经对此进行了专门的分析。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及获
取资金时间价值是纳税筹划应实现的两大目标。一般而言,纳税人对纳税筹划的认识
大概也仅限于此,他们认为只有能够直接获取税收上好处的筹划才是成功的筹划,不
能直接获取税收上好处的筹划不是成功的筹划。其实不然,有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
状态下,纳税人虽然不能直接获取税收上的好处,但却能间接地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
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规模扩大,这种状态就是涉税零风险。因而我们认为,
对涉税零风险状态的实现也应是纳税筹划追求的目标之一,原因有如下几点:
(1)实现涉税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虽然这种筹划不会使纳
税人直接获取税收上的好处,但由于纳税人经过必要的筹划之后,使自己企业账目清
楚,纳税正确,不会导致税务机关的经济处罚,这样实际上相当于获取了一定的经济
收益。如果纳税人不进行必要的策划安排,就有可能出现账目不清,纳税不正确的情
况,从而很容易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漏税行为。偷漏税行为的认定不仅会给纳税人带
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加收滞纳金及罚款),情节严重者还会被认定为犯罪,主要负责
人还会因此而遭受刑事处罚。
(2)实现涉税零风险可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名誉损失。一旦企业或个人被税务
机关认定为偷漏税,甚至是犯罪,那么该企业或个人的声誉将会因此而遭受严重的损
失。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好的品牌便意味着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企业的品牌越好,则产品越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个人的品牌
越好,则个人越容易被社会所接受。恩威集团以假合资形式偷漏税的行为被查处之后,
其产品的销售量便发生了急骤的变化,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有时候
纳税人的账目不清楚或纳税不正确,可能是因为纳税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或是对税法
的了解不够而导致,但无论怎样,都会导致纳税人名誉上的损失。除此之外,偷漏税
行为的认定还可能会导致税务机关更加严格的稽查,更加苛刻的纳税申报条件及程序,
从而增加了企业及个人的纳税申报时间及经济上的成本。某些国家对不同信誉的纳税
人采用不同的纳税申报条件,比如,对从来没有发生过偷漏税行为的纳税人实行蓝色
申报(申报单为蓝色),而对曾经发生过偷漏税行为的纳税人实行黄色申报。有的国
家则在纳税人使用的发票上做文章,这样,别人仅通过发票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该企
业的信誉,是否经常偷漏税。这种条件上的限制使得纳税人偷漏税的名誉成本非常之
大,因而实现涉税零风险就显得极其必要。
(3)纳税人经过纳税筹划,实现涉税零风险,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名
誉上的损失,而且还可以使企业账目更加清楚,使得管理更加有条不紊,更利于企业
的健康发展,更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账目不清不利于企业进行各项成本的核算,
当然也不利于企业进行各项成本费用的控制,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管理上的混乱。
因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实现涉税零风险不应被排除在纳税筹划目标体系之外。
此外,纳税人账目不清,纳税不正确,即使是不被税务机关查处,不遭受任何经
济上、名誉上的损失。也会使纳税人承受精神上的成本。每到税务稽查之时,这种纳
税人便会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生怕会因为自己有意或无意的行为而戴上偷漏税的帽
子,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我们称之为精神成本。如果经过纳税筹划,使其账目清楚,
纳税正确,则纳税人会心境坦然,这其实也是一种收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