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影响税收筹划效果的几个因素
录入时间:2000-11-03
【中华财税网北京11/03/2000信息】 税收筹划,顾名思义,是对税收进行筹划,
以便在税法允许范围内,通过事先的安排与筹划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尽管目前政
府并未明确表示是否鼓励其发展,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在合法的限度内追
求税后利益最大化,无疑是一种天经地义的行为。正如美国知名法官汉德所言:“人
们安排自己的活动,以达到低税负的目的,是无可指责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不
论他是富翁还是穷光蛋,而且这样做是完全正当的,因为他无须超过法律的规定再承
担国家的赋税。”因而,有效、合理地进行税收筹划就成为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
一项当然选择。那么如何才能减轻税负达到节税效果?这正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
一、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税负因素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结果表现为税负水平的降低,因而我们先从影响企业税
负的因素谈起。
1、决定税负水平的内在构成要素
税负水平=纳税支出/税基金额=∑各种税基金额的比重×适用税率+纳税成本
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直接决定企业税负高低的因素是税基的大小、税率的高低、纳税
成本的大小以及课税对象的金额结构。
(1)、税基的大小
不同的税基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的差别,由于某一课税
对象的法定税基往往与实际税基有所不同,因而企业的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并不相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甲乙两个生产条件、产品完全相同的生产企业(适用17%的
增值税率和33%的所得税率)。甲企业产品全部内销,乙企业产品全部外销,两个企
业原料进价均为50万元,产品售价100万元。两个企业的纳税情况如下:
项目 甲企业 乙企业
应纳增值税 8.5 -8.5
税前利润 50 50
应纳所得税 16.5 16.5
税后利润 33.5 33.5
税金合计 25 8
税负比例 50% 16%
通过计算比较可以看到:由于甲企业实际税基与法定税基完全相同,因而税负没
有得到丝毫降低;乙企业由于产品出口外销,实际税基大大缩小,税负降低。
(2)、税率高低
即使在实际税基比例相等,内涵一致的情况下,如果法定税率不同,也会导致企
业实际税负的轻重不同,甚至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税基较低的企业因为使用较高的
法定税率,实际税负会大于实际税基比它高的企业。在实际生活中,税率的差异比实
际税基比例的差异对税负的影响更大。例如:甲乙两个企业均拥有资金1000万元,当
年实现的税前利润都是200万元。其中甲企业尚有以前年度未弥补的亏损50万元。甲
企业的适用税率为33%,乙企业的为15%。甲、乙企业的实际税基比例分别为75%
(150/200)、100%,税负水平分别为24.75%(49.5/200)、15%(30/200)。由此
可见,税率是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纳税成本的大小
纳税成本是指企业为开展税收管理工作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由于税收的
实际存在,通常会给企业带来或加重投资扭曲风险,因而在这种意义上,纳税成本并
不仅仅是表现在帐面上的损失、费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潜在的机会成本。在税
收筹划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筹划收益。
例如:企业有两个固定资产方案1、2(其设备各专有用途,使用寿命为10年),分
别需要投资1000万元、1500万元,年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2%、25%,资本市场平均收
益率为18%,由于投资发生的场所不同,分别适用33%和15%的所得税率,方案有效
期分别为10年、5年,税法规定的折旧率为10%,期满方案2的设备可收回250万元。
方案1:
年应税收益额=1000×22%=220万元
应纳所得税=1220×330%=66万元
税后利润=1220-66=154万元
纳税金额/税后利润=66÷154=42.86%
方案2:
年应税收益额=1500×25%=375万元
应纳所得税=375×15%=56.25万元
税后利润=375-56.25=318.75万元
纳税金额 税后利润=56.25÷318.75=17.65%
单从1—5年的账面看,方案2的投资效果无疑是远远高于方案1的。但应注意:
(1)方案1比方案2的投资额少500万元,只要善加利用,即可为企业带来每年90万元
(500×18%)的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后仍有60.3万元;(2)从后5年来看,方案2的
有效期已满,不能再获得直接的投资收益,其设备净值750万元只能收回250万元,直
接损失为500万元,而收回的250万元每年获利扣除所得税后净利30.15万元(250-
250×18%×33%)。从整体看来,方案1的税后利润总计(154+60.3)×10=2143万
元,方案2的税后利润总计(318.75+30.15)×5=1744.5万元,比前一方案少获利
398.5万元。
(4)、课税对象的金额构成
课税对象的金额构成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综合表现在以上三方面因素的变动中:实
际税基的综合比重、税率的总体水平和纳税综合成本的高低。这里不再赘述。
2、影响税负水平的外部因素
(1)、资金时间价值对税负的影响
资金时间价值对企业经营理财效果及税负水平的最深刻影响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内
在价值的差异方面。年初支付应纳税款与年末支付大不相同。企业应着重于提高应计
现金流入量的收现速度和有效比重,在不触犯法律和损害市场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
延缓现金支付的时间、速度,控制现金支出的比重,以达到顶期的筹划效果。
(2)、通货膨胀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在历史成本记帐原则下,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的虚假增长及
投资实际使用价值的贬值。但通货膨胀的存在亦是有利有弊,在适当的条件下,企业
可以利用它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例如加速折旧:可以加快投资的回收速度,降低未
来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损失;有利于前期的折旧成本取得更多的税收挡避额,从而取得
延缓纳税的效果。
二、影响税收筹划效果的其他因素
1、纳税人自身的因素
纳税人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组织结构、涉及税种的多少等等都可以影响到税
收筹划效果。一般说来,企业的经营规模越大,业务范围越广,缴纳税种越多,企业
税收筹划的空间越广,效果越明显。大型跨国公司的税收筹划同一家食杂店的税收筹
划是大不相同的。
2、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是一国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目的而对特定的纳税人、
特定的课税对象所实行的特殊优惠制度,是政府调控意图的集中体现,是国家调控经
济的重要手段。税收优惠的范围越广,差别越大,方式越多,内容越丰富,纳税人的
税收筹划空间越大。
3、延期纳税
税法规定,纳税人有申请延期纳税的权利。延期纳税可以带来以下好处:一是由
于税款递延期内,相当于取得一笔政府无息贷款,有利于纳税人的资金周转;二是在
通货膨胀环境中,延期交纳的税款币值下降,从而减少了纳税的实际支出。纳税人应
当准确预测当期和若干期损益的变化,作出是否递延纳税的决策。税收法规中有关递
延的条款及规定越多,纳税人税收筹划的内容也就越多,效果也就越大。
(ah2000100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