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11-19
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财政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青岛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主动创新作为,探索开展部门预算绩效监管工作,通过布局实施五年规划、聚焦开展“五个推进”、实施两个标准化工程,推动属地中央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一、谋定而动,印发工作方案,布局实施五年规划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工作谋划,在深入研究政策、全面摸底调研基础上,制定五年工作规划,确保监管把准方向,聚焦重点,稳步推进。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政策理论研究。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局党组将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作为财政监管工作重点,成立部门预算绩效监管工作专班,牵头研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在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绩效管理工作摸底调研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印发《青岛监管局推进中央驻青预算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2020年启动了第一个五年工作规划。
细化任务路径,明确“4+5+4+4”实施框架。《工作方案》提出了4个原则、5个目标、4重保障、4项重点。一是明确“一体推进”实施预算和绩效双监控、监管局和预算单位各负其责“统筹管理”、“结合业务”关注预算背后履职尽责行为、“激励约束”强化监管成果应用等4个原则。二是提出“建机制、摸情况、找问题、抓落地、带队伍”5个目标,旨在建立常态化推进机制,摸清属地中央预算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情况,推动发现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落地,培养预算绩效管理人才。三是从加强组织保障、建立与外部单位交互式协同机制、建设学习型专班、探索信息化路径等方面做好4重保障。四是明确拉网式摸底调研、与预算执行监管一体推进、开展重点项目跟踪、推动结果应用4项重点。
挂图作战,制定中长期工作规划表。以五年为期,明确每年工作任务,每年至少选择8家单位开展调研、至少对8个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至少对20家单位开展绩效执行监控,并结合部门预算监管实际开展专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五个推进”,做实部门预算绩效监管工作
以“五个推进”为抓手,从面上掌握属地中央预算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坚持预算和绩效监管一体化推进,坚持从重点项目着手以点带面,注重发挥与中央预算单位、地方财政等部门协同联动和党建带动作用,督促单位举一反三推进问题整改、完善制度,提升绩效监管工作质效。
面上推进,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专题调研和督导。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局领导带队调研、召开重点单位座谈会等形式,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摸底调研,客观反映相关单位工作进展、经验做法、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步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督导。
闭环推进,实施预算和绩效管理监管一体化,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环节监控成果交叉应用。在预算编制环节审核全部项目绩效目标,提出退回或调整意见,并结合上年度项目绩效执行情况,对项目预算安排提出审核意见;在预算执行环节调取项目绩效执行监控表,查看是否存在偏差及时核实督导;在决算审核环节,核对所有财政拨款项目绩效自评质量,对绩效目标设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提出管理建议。
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加快预算绩效管理进程。按照中央部门预算执行监管要求、所属主管部门、项目资金规模等,每年选择一定数量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监控,通过监控一个项目,引起所在单位重视,提升整体绩效工作水平。
协同推进,共同促进部门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与属地主管部门开展联合监管,推动其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业务研究和对下指导;组织开展预算单位间工作交流和优秀经验推介;与地方财政就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常态化业务交流和联动机制。
融合推进,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与地方财政部门、属地多家中央预算单位开展“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主题联合党建活动,签署支部共建协议,共同探讨党建统领预算绩效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新做法。
三、夯实基础,实施“两个标准化”工程,提高项目绩效目标质量
项目绩效目标设置是绩效管理的关键一步。青岛监管局实施“两个标准化”工程推动预算单位提高项目绩效目标质量。
在监管局层面,实行绩效目标审核标准化。制定预算绩效目标审核标准化工作规程,明确审核关注点、判定标准、审核处理意见、文件依据、参考案例等,应用于预算编制审核、决算审核、绩效执行监控等监管闭环。
在预算单位层面,探索绩效目标编报标准化。联合属地二级主管部门开展绩效目标编报标准化工作,形成项目绩效目标标准化模板,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着力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
五年来,属地中央预算单位绩效管理理念更加深入,过紧日子和花钱问效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下一步,青岛监管局将在总结第一个五年经验基础上,立足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工作全局,深化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监管,进一步凝聚监管合力,提高绩效管理与业务融合的深度、调查研究的精准度、评价结果应用的力度,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