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财政动态信息 > 正文

湖南:坚持“四聚焦”发力 提升中央转移支付重点绩效评价工作质效

录入时间:2025-11-13

  为推动中央转移支付全面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湖南监管局坚持从聚焦“层级传导、拼图整合、联动闭环、跟踪督导”四个方面发力,组织开展中央转移支付重点绩效评价,推动财政资金提质增效,精准滴灌相关行业和领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一、聚焦层级传导,构建双向推进评价机制 

  为促进各方衔接顺畅,准确高效完成评价,湖南监管局聚焦层级间相关信息传导,建立“双向推进”绩效评价机制。一是自上而下,形成“省级部署—市县落实”的垂直分工链条。评价启动阶段,召集省财政及业务主管部门召开进点部署会,从组织协调、统筹推进、梳理制度、提供资料、汇总数据、配合落实等方面,明确省市县各级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职责分工。二是自下而上,形成“县—市—省”层层递进的评价机制。评价组赴市县(区)开展实地评价,听取相关部门关于资金审核、拨付、使用等具体情况介绍,调阅资料了解辖区发展情况、资金补贴效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等。实地调查相关项目实施和资金支出情况,与申报资料进行比对。按照决策、管理、产出、效益四类评价指标中具体的定量与定性指标,对中央转移支付绩效逐一进行评价打分,并按照县市省顺序逐级向上评分,最终形成全省综合绩效评价分数。 

  二、聚焦拼图整合,搭建全链条评价框架 

  湖南监管局采用“文档审阅—项目评价—资金追踪”三段式路径,搭建全链条评价框架。一是审阅比对文档资料。梳理资料调阅清单,查阅相关部门提供的项目申报、执行和资金分配材料,及支付凭证等,通过比对政策要求、时间节点和拨付流程,核对资金拨付及时性。二是点面结合评价项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评价专项资金效益,主要实施“四看四评”法,即看项目运营主体资质评价政策匹配度、看支付凭证评价资金使用规范性、看项目验收文件评价实施进度和目标完成度、看项目产出情况评价资金使用效果。三是追踪专项资金流向。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绘制“资金下达—分配—拨付”流程图,关注财政资金在多个账户或主体间的流动路径,追踪资金最终流向,评价资金使用绩效。 

  三、聚焦联动闭环,规范全周期评价流程 

  湖南监管局以“规范口径—评调结合—以评促改”为主线,推动中央转移支付绩效评价全周期闭环管理。一是规范评价口径。评价组集中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流程和评价指标操作指南,适时召开政策解读讨论会,明确工作思路,掌握评价要点。严格按规定程序开展评价工作,实地评价组确定工作初稿后征求被评价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各地市评价小组交叉核对初评数据,确保评价标准统一、尺度一致。全省汇总材料实行评价岗、复核岗、终审岗逐级把关,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客观。二是注重评调结合。对评价所发现问题,注重分析原因,现场听取地方财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建议,关注资金分配是否充分体现政策导向。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延伸开展专题调研,以总结报告、工作信息等方式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为政策优化完善和资金分配提供参考。三是提升管理水平。从财会监督视角帮助被评价单位整理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路径,通过逐级评分将责任落实到各层级各部门,全方位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聚焦跟踪督导,做好评价工作后半篇文章 

  高度重视绩效评价成果运用,将整改问责作为提升资金效能的关键抓手。一是逐一落实整改。督促相关单位对照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措施,相关问题立行立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明确具体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分工,持续整改,确保整改责任落实到位、任务举措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工作督导。建立整改“回头看”制度,及时梳理汇总省市县各部门整改进度,组织对上报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核,认真评估整改结果,确保问题“真改实改”。三是构建长效机制。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当下改”和“长久立”,深刻分析绩效评价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系统研究,一体推进问题整改和机制建设。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