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税务工作快讯 > 正文

京津冀税务协作迈上新台阶

录入时间:2025-10-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202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踏入新十年。近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京津冀税务协作联席会议上,三地税务部门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协作成果,研究部署了下步的重点工作和推进举措。会议指出,一年来,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税务总局、三地党委政府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关要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京津冀税务协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征纳互动便利企业跨区域办理税费业务

在天津,通过视频连线就能更正在河北误申报的预缴税款信息;在河北,不必奔赴北京即可完成跨区域涉税报验登记及税款预缴手续……今年以来,京津冀不少纳税人缴费人感受到,跨区域异地办税变得更便捷了。

在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纳税人缴费人跨区域办税缴费需求不断增加。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把优化跨区域服务作为提升纳税服务质量的重要抓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电子税务局的征纳互动平台构建“远程虚拟窗口”,让纳税人缴费人与业务办理地税务部门进行可视化互动,从而实现在线办理跨区域涉税业务。

今年4月,北京市一家工程企业准备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财务人员发现缺少天津市和河北雄安新区施工项目的两张完税凭证,于是拨通了北京税务部门的电话。北京市东城区税务局征纳互动运营中心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邀请天津和河北的税务干部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协同企业办理。“三地税务干部在线辅导,不到半小时就解决了问题,整个办理过程很‘丝滑’。”这名财务人员说。

北京燕山建安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代先生也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该公司在河北省新乐市有建筑施工项目,按要求应完成涉税报验登记及税款预缴。新乐市税务局征纳互动坐席工作人员主动指导代先生通过“远程虚拟窗口”办理相关业务,并协助其与北京市税务局征纳互动坐席工作人员建立线上联系。在两地税务干部的协同指导下,代先生在线填写报验登记信息、上传业务佐证材料及增值税预缴申报表,两地税务干部线上同步接收资料、实时核查信息,最终顺利完成业务办理。

河北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地税务部门依托征纳互动平台大力构建“远程虚拟窗口”,有效破解了跨区域办税难题。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已建立238个征纳互动运营中心,布设1645个“远程虚拟窗口”,大幅提升了纳税人缴费人跨区域业务办理效率。

税务“同事同标”助力三地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重要着力点。为支持三地产业的协同发展,过去的一年,三地税务部门持续梳理税务“同事同标”事项清单,打造一体化的税收征管服务环境。

京津冀税务“同事同标”是指三地税务部门联合推进的跨区域税务服务协作机制,目的在于实现涉税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的标杆企业。该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机器人非标产品定制共享制造工厂——百川机器人共享工厂,汇聚了1000余名技术人才和800台智能设备,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从非标零件加工、样机试制到共享仓储物流的“一站式”服务。

“北京有研发与企业资源,天津、河北有配套与应用场景,特别是唐山,机器人制造基础水平较高。三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推动了京津冀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公司总经理王孟昭介绍,三地企业虽然分属机器人产业不同环节,但共同的产业领域需要三地实行同样的税务处理标准。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推行的税务“同事同标”举措,为三地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公司正处于研发创新的关键期,‘同事同标’事项清单不断扩围,给我们这类在北京、天津等地都有机器人业务的企业带来了很多便利。”王孟昭告诉记者,从研发项目认定到费用归集,从纳税信用计分依据到信用修复要求,三地税务部门执行同样的标准,让企业税务管理体验更优。

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该公司在紧邻北京的河北省廊坊市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河北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的产业生态为我们的生产制造和技术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土壤。”河北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河北洛必德设立之初,京冀两地税务部门启动协同服务机制,围绕“同事同标”事项清单中的“发票办理”“信息报告”“申报纳税”等事项,依托征纳互动平台实现跨区域实时协作,统一数电发票赋额、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支持政策等业务备答口径及审核标准。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三地产业的协同发展,过去的一年,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持续梳理“同事同标”事项清单,涵盖行政征收、行政确认、其他权利事项和公共服务4个大类,涉及信息报告、发票办理、纳税申报等10大业务领域共120个服务事项。更新《京津冀办税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新增房地产交易税费申报、开具无欠税证明等39个事项,基本覆盖京津冀涉税政务服务全部事项。

创新协同往深处扎根、产业融合结出硕果。数据显示,北京流向津冀两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40多亿元,年均增长率25%,在北京孵化的创新成果,正加速在天津、河北实现落地转化。

提供事先裁定服务支持新业态发展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兴业态和新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对税收政策适用的确定性需求不断增加。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发挥大企业税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组建工作专班,通过多部门联合研判,为企业重大投资、重组以及新业态发展中的涉税事项提供事先裁定服务。

作为河北省试点单位,雄安新区税务局早在2023年便开始探索实施大企业税收事先裁定服务。雄安新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对疏解至雄安新区的央企总部及成员企业提供“总对总”服务,统筹协调北京和雄安新区税费政策的确定性和执行一致性,及时响应涉税诉求,帮助企业精确适用税费政策,切实防范税收风险。

河北雄安中冶名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较早疏解至雄安新区的央企。前不久,该公司在雄安新区启动区开发的“德贤公馆”房地产项目,因为存在税收政策适用的不确定性,便向主管税务机关雄安新区税务局提出税收事先裁定服务申请。

“我们组织所得税、纳税服务、风险管理和税源管理等多部门业务骨干成立专项小组,走进企业实地了解项目开发进度等建设情况及纳税申报细节,与企业财务人员协商政策适用、申报填报、后续潜在税务风险等具体问题,并联系北京市税务局开展多轮业务研究,确保政策解读清晰、执行有据。”雄安新区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说。

“税务部门出具的《税收事先裁定意见书》明确列示处理意见及政策适用条款,有效帮助企业预防可能出现的税前扣除争议、滞纳金及处罚风险,让企业放开手脚安心经营。”河北雄安中冶名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问题的高效解决,也为集团在京津冀其他地方的子公司提供了处理类似问题的参考方案。

在2025年京津冀税务协作联席会议上,京津冀三地税务部门主要负责人表示,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将按照税务总局党委部署,进一步深化协作,以更积极的作为,推动京津冀税收协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书写更多助力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