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关于印发《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的通知
水政法[2004]400号颁布时间:2004-09-15
2004年9月15日 水政法[2004]400号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
现将《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省际水事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预防省际水事纠纷的发生,妥善处理省际水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
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际水事纠纷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开发、利用、节约和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过程中因权益纠纷而引起的行政争端。
第三条 处理省际水事纠纷,应当贯彻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
有利于边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由纠纷各
方本着互谅互让、团结治水的精神,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公平合理地协商解决。经
纠纷各方协商未达成协议的,由水利部或水利部所属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
理机构)处理。必要时,报国务院裁决。
处理省际水事纠纷,可运用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
第四条 处理省际水事纠纷的依据是:
(一)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二)国务院、水利部有关处理省际水事纠纷的文件;
(三)流域规划和水功能区划;
(四)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以及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
(五)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
(六)省际边界河流的水利规划和省际边界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
(七)有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人民政府或水行政主
管部门之间达成的省际水事协议。
前款第(四)项所称省际边界河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界河、界湖(水库)
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河流、河段、湖泊(水库);所称水利规划包括省际边界
河流的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规划治导线以及有关的专业或专项规划。
第五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省际水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做到机构、
人员和经费落实。
第二章 省际水事纠纷处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水利部负责组织、监督、指导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工作,并负责处理国务
院交办的省际水事纠纷。
流域管理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工作。
第七条 在省际水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中,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拟定省际边
界河流水利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以及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并
在批准后负责组织或监督执行;
(二)监督检查省际边界地区的水事活动;
(三)组织建立省际水事协商制度;
(四)负责重大省际水事纠纷的上报;
(五)处理水利部交办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提请处
理的省际水事纠纷;
(六)监督检查国务院有关省际水事纠纷的裁决、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有关省
际水事纠纷的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督促落实纠纷各方达成的省际水事协议。
第八条 在省际水事纠纷的预防和处理工作中,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
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边界地区的水事活动,维护边界地区的
水事秩序,预防省际水事纠纷的发生;
(二)配合流域管理机构编制省际边界河流水利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
以及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并在批准后负责组织执行;
(三)配合流域管理机构建立省际水事协商制度;
(四)负责重大省际水事纠纷的上报;
(五)配合水利部和流域管理机构处理省际水事纠纷;
(六)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与有关各方协商解决省际
水事纠纷;
(七)负责执行国务院有关省际水事纠纷的裁决、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有关省
际水事纠纷的处理意见和纠纷各方达成的省际水事协议。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省际边界地区的法
制宣传,提高边界地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创造守法、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
第三章 省际水事纠纷的预防
第十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
共同编制、拟定省际边界河流水利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方案以及旱情紧急情况
下的水量调度预案。水利规划、水量分配方案、调度方案和调度预案按照有关规定经
批准后,由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执行。
省际边界河流水利规划、水量分配方案等应当服从并纳入所在流域的综合规划和
有关专业规划。
上述工作经费,应当列入流域管理机构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
本建设前期工作项目或部门预算项目。
第十一条 流域管理机构和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省际边界
河流的水利规划,经过协商确定的省际边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项目,应按
照基本建设程序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逐步实施。
第十二条 省际边界地区的水事活动,不得损害相邻地区的合法权益。
在已有跨省水量分配方案或者省际分水协议的河流、湖泊(水库)建设水资源开
发、利用项目,应当符合水量分配方案或者省际分水协议。未经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
构批准,或者有关各方达成协议,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引水能力,扩大引水
量。
在已划定规划治导线的省际边界河流,整治河道和修建控制引导河水流向、保护
堤岸工程等,应当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按照规划治导线实施,不得任意改变
河水流向。
省际边界河流内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水资源论证,并按照审查权限的划分,由
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相邻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水利部
或流域管理机构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中的相应内容
和工程建设方案进行施工。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必须接受流域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如发现未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施工的,流域管理机构应当
责令建设单位立即停工,听候处理。
建设项目竣工时,必须经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对工程建设是否符合批准的洪水
影响评价报告和工程建设方案进行验收。
第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建立省际水事协商制度。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流域内各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召开省际水事
协商会议,及时互通情况,确定需要重点解决的省际水事矛盾以及解决的途径和方案,
协调有关省际边界河流水利规划和水量分配方案等的编制与实施,制订落实国务院有
关省际水事纠纷裁决、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有关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意见以及有关
各方达成的省际水事协议的具体实施方案。
流域管理机构和省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有关市、县
水行政主管部门召开省际水事协商会议,签订省际边界地区水事活动应遵守的水事规
约,规范边界地区水事活动,及时化解水事矛盾,预防省际水事纠纷的发生。
第四章 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
第十四条 省际水事纠纷发生后,纠纷各方的县、市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
当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协商,将调查协商意见报告县、市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水行政主
管部门,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协同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第十五条 省际水事纠纷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逐级协商处理:
(一)纠纷各方县、市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分别
报同级人民政府,由纠纷各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并分别报上级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备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分别报请同级人民
政府协商。
(二)纠纷各方县、市级人民政府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签订协议,并分别报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备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分别报请省级
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
(三)纠纷各方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分别报省级人民政
府,由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签订协议,并报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备案;不
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分别报省级人民政府协商,或报请流域管理机构调处。
(四)纠纷各方省级人民政府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签订协议;不能达成一致
意见的,纠纷各方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有关部门应当就协商中达成一致意见的部
分签字予以确认,并就协商中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部分,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及时报
请水利部或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处理。其中报请流域管理机构处理的水事纠纷,由流域
管理机构组织有关各方协商,协商一致的,签订协议;协商不成的,由流域管理机构
提出处理意见。
(五)纠纷各方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流域管理机构提出的处理意
见无异议的,应当遵照执行;有异议的,可以报请水利部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由
水利部报请国务院裁决。
按照前款规定,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的,纠纷各方应遵照执行。
第十六条 国务院交办水利部处理的省际水事纠纷,由水利部组织纠纷各方省级人
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水利部提出处理意见,报请国
务院裁决。
第十七条 发生下列重大省际水事纠纷时,纠纷各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报告
水利部、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并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及时
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和处置:
(一)由省际水事纠纷引发的较大规模群体事件;
(二)在省际边界地区发生的以爆炸等方式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事件;
(三)其它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或对社会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省际水事
纠纷。
第十八条 省际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纠纷各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
部门达成协议或者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批准,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
和截(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第十九条 水利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在处理省际水事纠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组
织制定应急预案,及时防止事态扩大,并有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各方必须服从。
第五章 执行与监督
第二十条 国务院关于省际水事纠纷裁决、水利部或流域管理机构关于省际水事纠
纷的处理意见,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
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市、县对落实上述处理意见制定具体实
施方案。
实施方案要报水利部或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一条 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国务院有关省际水事纠纷
的裁决和水利部有关省际水事纠纷的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在监督
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二十二条 发生省际水事纠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
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不执行国务院关于省际水事纠纷的裁决和水利部关于省际水事纠纷处理
意见的;
(二)在省际水事纠纷解决之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未经水利部、流域管理
机构批准,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的;
(三)组织和支持制造水事纠纷的。
第二十三条 在省际水事纠纷发生及其处理过程中煽动闹事、结伙斗殴、抢夺或者
损害公私财物、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
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较大损失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造
成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