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法规 > 正文

建设部关于开展全国抗震设防质量检查工作的通知

建质[2003]174号颁布时间:2003-08-25

     2003年8月25日 建质[2003]17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首规委、市政管委、市农委、房屋土地管 理局: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工作的管理,保证建筑工程各方主体在各个环节 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我部决定在2003年下半年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抗震设防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和对象   (一)“十五”以来建设的人流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   (二)2002年7月1日后竣工,单体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 工程;   (三)在建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房屋工程;   (四)村镇建筑中的公共建筑。   二、检查内容和重点   (一)内容   1.受检工程是否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抗 震设防监管的情况;   2.受检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中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情 况,施工图审查机构是否按规定进行审查;   3.受检工程涉及到的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二)检查的重点是与抗震设防有关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非结构构件的抗 震设防质量。   三、检查依据   1.《抗震设防检查要点》;   2.《要点》所涉及到的相关有关法律法规;   3.2002年建设部发布的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四、检查的时间安排   检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部署有 关单位开展自查,并对有关工程进行抽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检查工作要求在 2003年10月30日以前完成,检查情况的总结于2003年11月15日前报 送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司。   第二阶段,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检查的基础上,建设 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抽查的具体时间和地区另行通知。   五、检查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有相关部 门参加的检查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检查方案。要做好抗震设 防质量检查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使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提高抗震设防的责任感, 使全社会增强抗震设防意识,但要防止因宣传不当引发不良后果。   (二)积极依靠专家与专家组织。各地在开展检查工作时,要充分发挥专家和专 家组织的作用,由熟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抗震标准规范的专家组成检查组进行检查, 保证检查质量。   (三)各地在检查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认真落实责任制度,出 现严重问题的单位,要根据《建筑法》、《防震减灾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四)各地在检查工作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总结内容为:检查工作的总体 情况;受检工程涉及到的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的执行情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抗震设防质量进行监管的情况、对检查结果的处理 情况以及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今后的工作建议。 附件:2003年全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检查要点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确保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建设工程 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 准监督规定》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据有 关技术标准,制定本检查要点。   第二条 本检查要点,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 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质量检查。    第三条 按本检查要点进行检查、抽查时,应当以《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房屋建 筑部分)》作为主要判定依据,并结合现行规范、规程中的相关条文进行检查。   第四条 承担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的单位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并严格遵守“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基本程序,建筑工程未经施工图审图机构 审查、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未经抗震设防专项审查,不得开始施工。   第五条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检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抗震设防标准;   (二)场地勘察和地基基础的抗震质量;   (三)建筑方案和结构布置的抗震要求;   (四)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   (五)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和配筋构造;   (六)砌体结构的高度、层数和整体性连接构造;   (七)钢结构的整体、局部稳定性和连接的整体性;   (八)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构造;   (九)超规范规程适用范围的设计是否经过专项审查;   (十)抗震建筑对材料和施工的特别要求。   第六条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不得降低,检查重点如下:   (一)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颁发的文件和图件执行;   (二)抗震设防类别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包括抗震等级和构造不得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四)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暗示勘察设计单位降低抗震设防标准。   第七条 建设场地的抗震勘察应能准确提供场地条件,提出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可靠 参数,检查重点如下:   (一)勘察工作质量   1.钻孔、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数量、位置和深度;   2.波速测试方法;   3.液化土层中标贯试验的数量;   4.不利地段的勘察。   (二)勘察报告质量   1.场地类别划分的准确性;   2.液化评价的准确性;   3.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的合理性;   4.供时程分析用的土层动力参数的可靠性;   5.对液化地基和不利地段的地基基础设计建议的合理性。   第八条 地基基础设计应以上部结构形式和勘察成果为依据,保证地基承载力和稳 定性满足要求,检查重点如下:   (一)基础选型和地基处理   1.是否依据勘察成果;   2.有液化土层的地基,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   3.液化地基的处理方案、处理深度和检测结果是否正确。   (二)承载力   1.天然地基基础验算时,是否按抗震规范要求调整地基承载力;   2.桩基验算时,是否按规范要求调整单桩承载力;   3.液化土中的桩基承载力,是否满足抗震要求。   (三)地基与边坡稳定性   1.倾斜场地液化的抗滑动验算、抗滑动措施和结构抗裂措施;   2.对可能发生地震滑移的边坡,是否按勘察成果进行处理。   (四)构造   液化土中桩基的配筋范围和构造是否满足抗震要求。   第九条 建筑方案和结构布置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检查重点如下:   (一)建筑方案和布置   1.是否符合规则性要求;   2.一般不规则时是否按规范采取加强措施;   3.特别不规则时是否采取比规范要求更强的有效抗震措施。   (二)结构体系   1.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同一楼层不应采用不同结构材料混合承重的 抗侧力体系;   2.复杂结构应有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3.应采取措施防止局部构件的地震破坏导致整个结构丧失对重力的承载力;   4.对抗震薄弱部位的判断和措施是否合理。   第十条 结构抗震计算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基本计算参数   1.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正确;   2.计算模型和主要荷载取值。   (二)计算结果的分析判断   1.关键部位计算机输出结果的判断和不当结果的处理;   2.人工计算的假定、公式和分项系数。   (三)设计说明、施工图与计算结果相符的程度。   第十一条 混凝土结构抗震计算和构造,尚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抗震等级;   (二)结构总地震剪力系数;   (三)关键部位框架梁柱和剪力墙的构造做法;   (四)带转换层、带加强层、错层、多塔和连体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构造做法。   第十二条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计算和构造,尚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房屋总高度和层数应在规定的限值之内;   (二)关键墙段的抗震承载力应满足要求;   (三)构造柱、圈梁设置的数量、位置和构造做法;   (四)预制板的支承长度、楼板与墙体的连接构造。   第十三条 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抗震计算和构造,尚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房屋总高度和层数、底部框架的层数应在规定的限值之内;   (二)上下楼层的侧向刚度比和墙体布置应符合规定;   (三)底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四)托墙梁和过渡层的构造做法。   第十四条 钢结构抗震计算和构造,尚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以12层为界区分计算和构造要求;   (二)钢框架-支撑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   (三)关键部位构件的长细比和板件的宽厚比;   (四)梁柱节点的构造做法和柱脚构造。   第十五条 非结构的抗震构造,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非结构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应在计算分析中予以考虑;   (二)填充墙、女儿墙、隔墙和其他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措施;   (三)设备管道在墙体和楼盖的洞口应有相应的加强措施。   第十六条 超限设计的建筑工程,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否在初步设计阶段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抗震设防 专项审查意见是否符合《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要求;   (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图是否执行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施工图审 查机构是否检查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意见的落实情况;   (三)其他超规范、规程设计的建筑工程,是否按《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第29条规定,经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审定。   第十七条 建筑工程材料应保证质量,满足工程的需要,检查重点如下:   (一)原材料检验(试验)报告及保管情况;   (二)各种材料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符合抗震材料的最低强度要求。   第十八条 抗震建筑地基处理和基础施工,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检测方法、手段、数量和结果;   (二)检测结果总体评价的合理性;   (三)地基液化处理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九条 抗震建筑上部结构的施工,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混凝土结构   1.主要受力钢筋和箍筋的级别、种类、直径、根数和间距;   2.混凝土试块留置、数量、养护条件等。   (二)砌体结构   1.砂浆试块留置、数量、养护条件等;   2.纵横墙交接处和转角处的留槎形式;   3.构造柱、圈梁的施工;   4.预制板的搁置长度、圆孔板堵孔情况。   (三)钢结构   焊缝抽查数量和质量。   第二十条 村镇民居建筑抗震设防质量,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抗震设防标准;   (二)建设场地的选择;   (三)墙体布置的规则性;   (四)房屋的整体性连接构造;   (五)房屋局部易损部位的构造。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