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投资价格法规 > 正文

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的通知(二)

计规划[2001]710号颁布时间:2001-05-25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十五”期间要紧紧围绕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建立综合运输系统的要求, 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具体建设重点是:   (一)铁路   东部地区重点调整结构,繁忙干线逐步实行客货分线,建设客运专线与高速铁路, 补充必要的支线与联络线,加大既有线技术改造,特别是电气化改造的力度。中部地 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快承东启西运输干线和能源外运干线建设为重点,扩 展网络,形成大能力的运输通道。西部地区,重点建设连结中部、东部地区的运输通 道,完善内部运输网络,开辟新的国际运输通道,从根本上解决西南、西北地区对外 通道能力受限制的问题。   “十五”期间,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建设规模为:新线6000公里,既有线复 线3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5000公里,地方铁路建设规模为1000公里左 右。   1、铁路主通道建设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和强化改造“八纵八横”(约34000公里)铁路主通 道:   京哈通道。建成秦沈客运专线,改造京秦铁路,贯通京沈客运快速铁路;完成哈 大铁路电气化改造,进行天津至沈阳段电气化改造。   东部沿海通道。建成大连至烟台铁路轮渡、兰村至烟台铁路复线、兰村至新沂铁 路、新沂至长兴铁路,建设温州至福州铁路。   京沪通道。主要是实现客货分线运营,开工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对既有京沪线进 行电气化改造;建成蚌埠枢纽复线工程。   京九通道。建成龙川至东莞东段复线,完成全线提速改造。   京广通道。建成武广段电气化工程,实现全线电气化,开工建设武汉长江铁路二 桥。   大湛通道。建成北同蒲线太原至朔州段复线,进行焦柳线洛阳至襄樊段电气化改 造,建成益阳至永州铁路和粤海通道,建设永州至玉林(或茂名)铁路。   包柳通道。建成神木北至延安北铁路,完成西安至延安铁路扩能改造,建成西安 至安康铁路新线,完成襄渝线襄樊至达县段扩能改造。   兰昆通道。完成成昆线电气化改造。   京兰通道。完成包兰线包头至石嘴山段复线工程和石嘴山至兰州电气化改造工程, 同时对京包线进行提速改造。   煤运北通道。建成朔州至黄骅重载铁路新线。   煤运南通道。进行胶济铁路的电气化改造,完成新月线电气化改造和菏兖石铁路 复线建设。   陆桥通道。建成陇海线宝鸡至兰州段复线,完成陇海线郑州至宝鸡段提速改造、 完成徐州至郑州、武威至张掖段电气化改造工程。进行兰州至武威及北疆铁路扩能改 造。   宁西通道。建设西安至南京铁路和南京至启东铁路南京至海安段。   沿江通道。进行宁芜铁路、武汉至九江铁路扩能改造,建设铜陵至九江铁路新线、 枝城至万县铁路新线,建成长江埠至荆门铁路。   沪昆(成)通道。建成贵昆线昆明至沾益段、株州至六盘水铁路复线,进行浙赣 线、沪杭线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沪杭铁路客运专线。   西南出海通道。建设广深线第四线,对南昆铁路进行扩能改造。   在对路网主骨架进行建设强化的同时,继续加强区域内铁路建设,完善路网布局。 建成芜湖长江大桥、阳涉铁路、锡桑铁路、天津港1000万吨煤炭下海铁路工程, 完成外福铁路、石门至怀化铁路电气化改造和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建设赣州至龙岩铁 、合浦至河唇铁路。   2、铁路既有线技术改造   铁路既有线改造重点是提高主要干线的装备水平,形成通畅的大能力主通道。抓 紧建成一批电气化改造项目。东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围绕提速、安全、降低运营成 本等要求,改善线路技术条件,整治路基、桥隧等病害。华北、华东、中南地区铁路 干线按照客运提速要求,改造、提高线路质量,更换提速道岔,完成道口平交改立交 工程等。西南、西北地区加强线路病害整治,围绕保障行车安全、适度提高行车速度 等进行系统改造。   3、西部地区铁路网建设   除加强陆桥通道、京兰通道、沪昆通道、沿江通道、西南出海通道、宁西通道建 设外,重点建设遂宁经重庆至怀化铁路;建成内江至昆明、水城至柏果、达川至万州 铁路,完成内宜、盘西线电气化改造;规划建设新的西北至华北铁路和进藏铁路;加 快新的西北至西南铁路、中吉乌铁路和泛亚铁路的前期研究工作,条件成熟即开工建 设。   4、地方铁路建设   继续加快发展地方铁路,续建沙蔚铁路、德龙烟铁路大莱龙段、惠澳线等项目; 同时做好保定至霸州铁路、赤峰至大板铁路、登封至阜阳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力 争开工建设。   (二)公路   “十五”期间公路建设以“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完善省际高等级公路网,强化路网建设与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公路 运输的基础性和主通道作用。   “十五”中期,全面贯通“三纵两横两条重要路段”国道主干线,初步实现联网, 在全国形成数条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高等级公路运输大通道。   “十五”期间,全国公路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万公里。 到2005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2.5万 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比重达18%,通达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比重分别达 到99.5%和93%左右。   1、“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   --“三纵两横”主干线   同江至三亚国道主干线。建成哈尔滨至长春、莱西至汾水、宁波至温州、温州至 福州、漳州至诏安、开平至电白等高速公路。   北京至珠海国道主干线。建成驻马店至信阳、信阳至武汉、武汉至长沙、长沙至 湘潭、小塘至广州等高速公路和郑州黄河大桥。   重庆至湛江国道主干线。建成贵阳至新寨、雷神店至祟溪河、崇溪河至遵义、水 任至南宁、山口至湛江等高等级公路。   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建成合肥至高河埠、万县至长寿、成都至南充等高等级 公路。   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建成连云港至徐州、徐州至商丘、洛阳至三门峡、 天水至忠和、奎屯至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   ——其他主干线   北京至福州国道主干线。续建泰安至徐州,新建福州至三明、三明至南昌等高等 级公路。   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续建祁县至临汾,新建丰镇至原平、阎良至禹门口 等高等级公路。   绥芬河至满洲里国道主干线。新建齐齐哈尔至甘南、博克图至满洲里等高等级公 路。   丹东至拉萨国道主干线。续建丹东至本溪、怀来至宣化、麻黄沟至中宁,新建呼 和浩特至老爷庙等高等级公路。   青岛至银川国道主干线。续建古窑子至王圈梁,新建济南至石家庄等高等级公 路。   上海至瑞丽国道主干线。续建杭州至衢州、麻江至凯里、大理至保山、湘潭至邵 阳,新建梨园至温家圳等高等级公路。   衡阳至昆明国道主干线。续建衡阳至枣木铺,新建罗村口至砚山等高等级公路。   2、西部开发公路建设   在继续实施现有规划的国道主干线基础上,规划并起步建设八条新的通道:   兰州至云南磨憨口岸。连接西北、西南及对外通道。   阿荣旗至北海。连接西北、西南的南北出海通道。   阿勒泰至红其拉甫口岸。连接南北疆及对外通道。   银川至武汉。连接西北与中部及通达长江的公路通道。   西安至合肥。连接西北与华东地区的公路通道。   长沙至重庆。连接中西部的公路通道。   西宁至库尔勒。西北地区横向公路通道。   成都至西藏樟木口岸。与上海至成都国道主干线连通,是西藏通向四川及我国中、 东部地区以及对外口岸的主要通道。   西部地区干线路网改造的重点为国道214线西宁至打洛段、国道215线敦煌 至格尔木段、国道216线阿拉泰至乌鲁木齐段、国道312线兰州至平凉段、国道 317线成都至那曲段,国道326线秀山至曲靖段、国道315线西宁至喀什段、 国道212线兰州至重庆段等。   3、完善公路网络   加快公路网的建设与改造,提高路网技术水平,改善通行条件。东部地区基本建 立通达地市级城市的快速公路网,通县级城市的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中西部地区 大部分通地市级城市的公路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及通县级城市的公路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并继续扩展覆盖面和通达度。建设主要铁路场站、公路主枢纽场站、主要港口以及机 场的客货集疏运公路和省会城市的外城公路,提高运输枢纽的集疏运能力。   4、农村公路建设   公路是农村地区的主要交通方式,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出发,与当地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及资源利用相结合。重点抓好通 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干线公路的“出口路”建设;抓好资源开发、 旅游、贫困地区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通往不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的 “通达路”建设。到2005年,公路交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得到初步缓解。   5、国边防公路和口岸公路建设   重点加强东南沿海、西部边境战备公路及进藏公路的建设,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 路设施。   (三)沿海港口   以优化港口布局和调整泊位结构为主,通过新建与改造,重点完善沿海港口集装 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系统。加快港口设施的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水平,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由管理粗放型向集约经营型的两个转化。   “十五”期间,沿海港口建设深水泊位140个,新增吞吐能力2.6亿吨。其 中:集装箱泊位50个,吞吐能力1650万标准箱;大型原油接卸泊位3个,吞吐 能力3000万吨;大型矿石接卸泊位3个,吞吐能力3000万吨。   1、集装箱运输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港和能靠泊第四代以上集 装箱船舶的干线港,相应发展支线港、喂给港,促进我国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 干支衔接、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和我国大陆沿海具有1000 万标箱以上的集装箱枢纽港。   北方地区。重点建设大连、天津、青岛三个集装箱干线港和营口、秦皇岛、烟台、 连云港四个支线港。   华东地区。重点建设上海集装箱枢纽港,相应发展江浙两翼的宁波、太仓两个干 线港,及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和温州等支线港。   华南地区。在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同时,重点建设深圳港,相应发展广 州、厦门两个干线港,及福州、汕头、珠海、湛江、防城、海口等支线港。   “十五”期间,内贸集装箱运输重点改造利用现有件杂货泊位,新建部分必要的 码头泊位,以满足迅速增长的内贸集装箱运输需求。   2、散货运输   进口铁矿石运输。“十五”期间,我国仍需要增加进口高品位铁矿石数量,需建 设2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专用泊位及转运系统设施,以满足东北、华北、华东及长 江中下游大型钢铁企业的需要。   在北方地区,择点建设矿石接卸码头,新增接卸能力1600-2000万吨。   进口原油运输。“十五”期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继续增加,为配合石化工业的 发展与原油战略储备的需要,需增加大型原油泊位的接卸能力。我国北方地区与华东 地区是建设大型原油接卸泊位的重点地区。   3、老港口挖潜改造与结构调整   “十五”期间,有重点地对大连、青岛、上海、广州等港口老港区的泊位功能进 行调整、改造和动迁,以适应运输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   4、改善主要出海口航道及主要枢纽港口进出港航道通航条件   整治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深圳铜鼓航道工程,有计 划地安排天津、烟台、营口、连云港、温州、厦门、汕头、湛江、深圳、防城港等枢 纽港口航道的升级和疏浚。   5、海上搜巡救助系统   提高海上运输安全保障能力,加大海事、救助装备的更新力度,建立海上立体搜 寻救生体系。   (四)内河航运   加强长江、珠江水系及京杭运河等水运主通道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水网密 集地区骨干航道与内河主枢纽港的建设,提高航道等级,调整优化港口与内河运力结 构,重点发展集装箱、大宗散货与滚装运输,完成三峡库区重点水运设施淹没复建工 程,继续解决内河碍航闸坝问题。鼓励航电结合,以电养航。   “十五”期间,内河航运建设的规模为:改善内河航道里程3350公里,其中 三级航道950公里,增加内河港口吞吐能力2500万吨。   1、水运主通道和水网航道建设   长江水系主通道。长江干流重点整治中、下游武穴航道、碾子湾河段、张南及东 流水道等碍航河段;结合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综合治理下游航道;上游重点做好三 峡库区航运复建工程。主要支流,按四级航道标准,重点梯级渠化嘉陵江航道,开发 江汉平原、洞庭湖区等航道网及汉江、赣江航道等。   珠江水系主通道。加快西江航运干流向上游延伸工程,为云、贵等西部省区打通 出海航道,重点建设柳黔江、红水河和右江三条出海通道。   京杭运河、淮河主通道。京杭运河重点改善北段航行条件,提高船舶吨级和航道 管理水平。   长江三角洲江南航道网。按四、五级航道标准,改善江南航道网通航条件,完善 航运网络,重点建设苏申内港线、申张线、长湖申线、苏申外港线、平申线、芜太运 河等跨省市干线航道。   珠江三角洲航道网。按三级航道标准,逐步完善该地区航道网,重点整治小揽、 陈村、劳龙虎水道等航道。   为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内河重点建设长江、西江两条出海通道、澜沧江 跨境运输航道以及相应的区域性航道。   2、内河港口集装箱、大宗散货、汽车滚装运输设施建设   集装箱运输。重点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形成国际集装箱支线运输网络。   大宗货物运输。重点完善煤炭、矿石、原油、成品油等大宗教货的港口装卸系统。   汽车滚装运输。重点在长江沿线汽车工业主要生产基地和消费地,建设商品汽车 滚装码头,逐步形成内河汽车滚装运输系统。   (五)民航   实施航空枢纽工程建设,合理安排机队配置,加强支线航空,强化空中交通管制 系统建设,改造和完善配套系统,全面增强航空运输能力。   1、机场建设   按照枢纽辐射航线网络布局的原则,建设枢纽机场,完善干线机场,增加支线机 场。重点加快西部地区机场建设。   枢纽机场。重点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机场,使其成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运 行高效和管理一流的全国航空枢纽。   干线机场。重点扩建天津、沈阳、大连、宁波、济南、青岛、成都、重庆、昆明、 西宁、西安、拉萨、兰州等机场,迁建和新建汕头、长春机场和乌鲁木齐备降机场等。   支线机场。新建和改扩建敦煌、黑河、达川、格尔木、万州、九寨沟、佳木斯、 兴义、荔波、黎平等40个支线机场。   2、机队配置   适应市场和航线结构需求,控制远程宽体飞机,适当增加干线飞机,大力提高支 线飞机的比重。飞机的增加要与生产增长相适应,充分发挥现有运力作用,调整机队 结构,重视飞机的经济效益。积极支持国产支线飞机发展。购租飞机实行多元化战略。   3、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建设   东部地区以实现雷达管制为目标,建设通信、导航、航管、航行情报等设施。建 设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区域管制中心,完成航路二期的改造工程,在部分主要航路 上实现雷达管制;西部地区实施航路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卫星导航航路监视系统、卫 星导航精密进近系统。   4、维修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和完善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飞机维修基地和北京、广州、成都发 动机维修基地,提高修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特别要加大发动机修理深度,努力使各型 飞机、发动机立足国内检查和修理。   5、航空信息系统建设   重点建设和完善空管通信网和商务数据网,增加网络服务功能,积极推进航空公 司和机场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集中信息系统互联。   6、航油供应   重点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机场和其他干线机场供油的基础设施,适应航空运输 发展的需要。提高供油设备设施自动化水平,缩短储油周期,使航油的购、运、储、 注的管理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六)管道   继续加强既有输油气干线运输系统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现有输油气管道运输能 力,结合国内油气资源的开发与进口油气的需要,规划、建设新的输油气管道,完善 全国输油气干线运输网络。“十五”期间输油气管道规划建设重点是:   1、新疆塔里木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工程。   2、青海柴达木盆地至西宁、兰州输气管道。   3、重庆忠县至湖北武汉输气管道。   4、长庆气田至内蒙呼和浩特输气管道。   5、兰州至成都成品油管道。   6、深圳秤头角LNG接收站至佛山输气干线。   7、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口原油接卸系统的管道运网工程。   8、海气登陆工程。   (七)城市交通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大城市规划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大城市建立地面 准快速公共交通优先网络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完善和发挥城市交通的功 能。“十五”期间城市交通规划建设重点是:   1、城市道路、桥梁和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发挥交通枢纽作用。   2、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更新改造和场站建设。   3、北京、上海、天津、长春、哈尔滨、广州、深圳、海口、西安、乌鲁木齐、 重庆、成都及川中地区的清洁燃料公共交通车辆示范工程。   4、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沈阳、天津、长春、 青岛、大连、西安等大城市的地铁、轻轨和城市铁路的建设。   5、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示范工程。   6、大城市地面准快速公共交通优先网络系统。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交通运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国家应 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以保证其在21世纪实现综合运输系统的现代化,适应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1、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建立 “市场准入”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政企分开”是建立交通运输市场机制的基础,“十五”期间,铁路、民航、港 口是实行“政企分开”的重点,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完善公路、水运管理体制。   铁路运输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是“网运分离”,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国家铁路网 基础设施管理与具有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经营分开,组建国家铁路网公司及若干个 客、货运公司,实行分类管理。政府铁路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向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 不再干预铁路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落实铁路企业 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资产经营责任制。实现政企分开、社企分开、事企分开和减员 增效,组建客运公司及专业货运公司等;民航以“政企分开”为前提,建立投资多元 化、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的机场管理体制。航空公司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实行集团 化管理,增强竞争能力;港口要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将现有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港 口移交地方政府,同时实行“政企分开”。按照“一城一港一政”的原则设置港口行 政管理机构,港口企业成为独立经营实体;公路和水运,在进一步完善运输市场的基 础上,健全建设体制的市场化;城市交通,加快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改革的进程,增强 科技开发、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对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 有效激励、严格约束、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机构。除少数国有大型骨干运输企业 保持国有控制力外,大部分企业要通过联合经营、兼并、中外合资、股份置换、上市、 股份合作制、托管、租赁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实现股权多元化。在运输 企业改制过程中,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 为纽带,通过市场机制,在竞争中形成。   “市场准入”是建立市场体制的条件,只有在“政企分开”的同时建立公开、公 平、有序的“市场准入”机制,才有可能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各种运 输方式在投资建设和运输经营方面都要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要求,凡是符 合标准和要求的企业都可以进入投资领域和运输市场。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继续鼓 励不同经济成份、不同行业的企业从事运输经营,放宽外资企业进入运输市场的条件, 引进竞争机制,开展公平竞争。改革运输领域的审批制度,将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 要鼓励运输市场的合理竞争,保持适度的市场竞争规模,合理划分适度竞争与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界限,要通过市场规律淘汰经营效益低下的运输企业。   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退出直接参与的经营活动,着重做好行 业管理,研究制定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市场准入 标准,规范市场运作规则,对市场实施监督,发布各类交通信息等。要转变行业管理 的方式和方法,扶植中介机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 的竞争环境。   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规范交通运输的建设与经营行为。 “十五”期间,推动《港口法》、《运输市场准入条例》、《管道法》、《城市公共 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和《铁路法》、《公路法》、《民航法》等法律法规 的修订。   2、积极推进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投资分类管理,培育、完善交通建 设市场   通过改革,实行交通运输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政策,以筹措建 设资金和推动运输经营主体多元化、市场化进程;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市 场对投资活动的调节作用,形成投资主体风险约束机制。   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经营按性质可分为经营性、公益性和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 三类。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要采取市场竞争的办法,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经 营性建设项目,可以进入市场,直接招标,择优选择投资者;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 性的建设项目,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资助或特许条件,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者;完全公 益性的建设项目,在政府明确其承担投资并提出有关条件后,通过市场招标,择优选 择建设者。对于交通设施的维护,也要采用市场办法。   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逐步完善交通建设的市场管理机制。实行交通建设项目 投资主体、项目法人以及项目设计、评估、施工建设全过程的招投标。建立必要的制 度,强化交通建设项目管理,对交通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建设质量。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建立政府投资调节机制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各级政府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完全公益性的基础设施 建设,由政府承担投资;对于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承担必 要的投资。政府投资的主要来源是预算内投资、政府性建设基金、政府财政债券等。 “十五”期间,要完善政府基金制,通过实施费改税,确立政府基金的稳定性。要避 免在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削弱政府基金;费税改革后,要保证用于 交通设施建设和养护的资金,并应有稳定的增长。要继续扩大“以工代赈”方式,加 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发行必要的财政债券,用于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交通 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调控作用,各类政府基金要纳入各级政府计划管理,按照发 展规划、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进行必要的调节,组织好建设项目的实施。中央政府 投资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交通设施建设,对于具有竞争力的建设项目,政 府不再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   2、积极利用国内外资金参与交通设施的建设与运营   在继续增加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以及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建设交 通设施的同时,采取更为灵活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金参加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与经营。“十五”期间,改革外商投资的有关规定,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范围,调整 外商投资股比的限制,采取积极的引资政策,增加交通项目建设的直接投融资比重。 同时,建立相应的反垄断机制,以保证经济安全。   3、建立交通产业投资基金,发行中长期建设债券   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发行中长期建设债券,吸引社会资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用于交 通设施建设。对于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可以享受与外商投资相同的政策,对产业投资 基金投向经济效益较差的项目,政府可以给予定额补助或设定可控上限的回报率。   (三)交通价格改革   交通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运输市场体制的运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思路是,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政府指导价格相结合,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于竞争性运输 价格,由运输企业根据市场自行确定;对于垄断性运输价格,由政府价格部门发布指 导运价或最高限价,具体价格水平由企业根据市场确定。收费价格,如收费公路的收 费标准等,由政府价格部门确定最高限价,允许企业向下浮动。运输企业要充分利用 市场机制,建立多种价格形式组成的价格结构。在客运价格方面,可以实行多种形式 的浮动价、折扣价。   以市场形成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后,政府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制定反不正当 竞争的具体措施,规范价格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了更好地发挥价格机制的 作用和有效管理,政府可以把一些监督工作委托相应的行业协会等组织承担。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1、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   铁路要着手建设时速在300公里的高速铁路,积极推进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试 验项目,掌握相关的设计、制造和建设技术;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铁路信息化,发 展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建立安全监控网络;公路要发展中高档客车,集装箱拖挂车及 大型专用货车,全面提高公路运输车辆性能;运输船舶要重点发展远洋第四代以上集 装箱运输船、大型散货船,沿海集装箱船、滚装船和特种专业船,以及推进内河船舶 标准化;继续增加技术经济性能先进的运输飞机,重视使用国产新型支线飞机,积极 采用当代最新飞机维修技术,增加安全可靠性;城市交通的发展要广泛采用新技术、 新工艺,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积极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进程,目前重点做好电子商务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和 IC卡、GPS在公共交通系统的应用以及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的应用,加快港口口 岸EDI系统的建设,建成长江沿线的EDI系统。   2、紧紧追踪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   “十五”期间要引进、开发涵盖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全过程的信息技 术、网络技术、智能交通等当代最先进的交通运输技术,以及现代物流系统中成熟先 进的技术,引进、开发当代最新科技,加速综合运输体系现代化建设。   3、重视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国产化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交通科技已有了很大进步,一些科技成果已达到或接 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引进国外最新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国内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 技术装备国产化。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交通是西部开发的基础和保障。西部交通设施建设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开发效益,但也要因地制宜,少花钱多办事。为扶持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需 要采取与其他地区交通建设有所差别的特殊政策。   1、增加国家财政资金与政策性贷款向西部地区的投入,支持西部地区交通设施 建设。   2、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参与西部地区交通建设。在西部地区 放开中外合资、合作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与经营项目的股比限制;对投资者予以土地开 发、或利用其它资源开发的特许经营权,进行投资效益综合补偿;政府对投资者给予 必要的投资回报补贴。   3、放宽西部收费政策的限制。如放宽西部地区公路收费标准限制等。   4、东部地区交通设施建设以扩大市场调节能力和范围为主,鼓励东部地区向西 部地区投入。西部地区可通过加强与东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互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