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
网站首页
最新法规
最新信息
国外财税
财会辅导
税收优惠
政策解读
税种专题
税收筹划
纳税辅导
在线咨询
税务法规
财政法规
财会法规
关税法规
地方法规
废止法规
经济法规
税收协定
涉税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市财政法规库
>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克服“非典”疫情影响抓好投资工作促进经济增长的通知
渝府发[2003]30号
颁布时间:2003-06-03
2003年6月3日 渝府发[2003]30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呈现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但是,近一段时间在 全国范围内突发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对我市旅游、商贸、餐饮、交通运输、外贸出口、 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始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据有关部门测算,“非典”疫情将直接影 响我市地方税减收2亿元,减缓GDP增速0.5至1个百分点。党中央、国务院近 日发出通知,要求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不动摇,在全力抗击“非典”疫情的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经济增长预 期目标的实现。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内陆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多年来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当前,贯彻“两手抓”的精神,一项重要的 工作就是抓好投资工作,促进经济增长。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紧紧抓住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做大投资总量,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并增强投资对经济 发展的推动力。现就做好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千方百计,长短结合,保护和培养投资需求 当前,“非典”疫情已经给我市投资领域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些重大 项目必须开展的勘察设计、专家评审、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受阻;一些在建项目因外 地专家不能及时就位,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受到影响;一些项目因集中投标、开标、 评标等招投标工作无法组织,项目开工计划推迟;一些招商引资项目因洽谈中断,引 资工作出现困难。因此,必须针对上述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有效保护投资需求。要 通过采取互联网、电视电话会议等方式,推进项目论证、评审、招投标等工作。要增 强工作主动性,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衔接,争取国家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方面的 大力支持,尤其要抓住国家调整国债投资结构的机遇,积极争取公共卫生事业、水资 源和水环境保护、公路建设等方面得到国家更多投资的支持。可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前 期工作“并行作业”,有条件的项目可以提前开展征地拆迁和“三通一平”等准备工 作。乌江彭水电站、珞璜电厂三期扩建、重庆电厂东厂改造、遂渝高速公路、黔江机 场等今年计划新开工的重大项目,必须抓紧各项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开工。在招商工 作中,要主动与外来投资者沟通,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在谈项目尽快取得突 破,促进签约项目早日开工。 突出重点,作好项目储备,培养投资需求。要抓住国家编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水资源重点工程、能源重点工程、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重点城市轨道交通 等行业建设规划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的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重点水利设 施特别是西部供水工程、能源保障工程、一环六线轨道交通工程、库区移民“生计” 工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方面的项目策划工作,争取纳入国家规划并得到支持。要按 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03年市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有关工 作的通知》(渝府发[2003]25号)精神,加快推进“十五”100项重大前 期项目的相关工作,落实责任,明确目标。要按照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工作要求,力争 将原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嘉陵江合川草街航电枢纽、垫江至利川高速公路、 主城区过境高速公路、合川双槐电厂一期工程、铜罐驿长江提水工程、松溉长江提水 工程、三峡库区影响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85万吨甲醇、林浆纸产业化一期工程等 20个项目,共计约800亿元投资,提前到“十五”期间实施。 二、加大协调力度,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按照渝府发[2003]25号文件的各项要求,切实抓好今年105个市级重 点项目的建设,竣工一批、在建一批、新开工一批。确保“8小时重庆”区县重点干 线、库区水污染防治和地质灾害治理一期工程等25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确保黔江 机场等27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确保“半小时主城”等53个续建项目完成年度投 资计划。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项目单位和施工 单位要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进一步优化施工组织措施,保证施工用水、 电、气等正常供应,特别是设备、材料的采购和运输;要切实采取各项防疫措施,落 实防疫责任,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加快项目建设,努力筹措平衡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投入,加紧汇报衔接, 加强跟踪落实。重点做好公共卫生设施、水利工程、城镇化基础设施、县际公路、技 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力争全年落实新增国债资金 不低于去年水平。二是认真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要把本地区、本部门管理的资金集中 用于国债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严禁各种“形象工程”和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努力协调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要在综合授信834亿元的基础上,力争全年实 际贷款投放120亿元以上。各有关银行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尽可能地简化贷款发放 手续,对已经承诺的贷款要及时发放,保证工程建设的需要;对正在评审的项目要加 快工作进度,尽可能地给予信贷支持。四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主体的投融资平台作用, 采取措施增强投融资能力,发行15-20亿元企业债券,积极推进与国家开发银行 全面合作的新机制,全年新增开发银行贷款70亿元以上。 举全市之力加快北部新区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 发2003年北部新区开发建设任务的通知》(渝办[2003]7号)要求,完善 北部新区建设总体规划,以规划为指导,促进北部新区重大项目全面实施;加快北部 新区一期1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市级有关部门在北部新区落户的9个重大 项目建设;强化政策引导和招商引资服务工作,着力改善北部新区软硬件投资环境, 为北部新区下一轮大规模开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主动沟通,加强服务,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当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意 见》(渝委发[2002]42号)精神,着力抓好2003年对外开放10项重点 工作。防治“非典”要主动做好对外宣传,上门服务,稳定和增强外来投资者的信心。 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继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要加快推进康达环保与日本大晃 机械株式会社合资项目、红宇机械厂与美国TRW公司合资生产车用制动系统、 ABB增资扩股、川维厂与美国富乐公司合资、米其林轮胎、三一重工智能施工机群 等引资项目的工作进程,力争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继续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 政府的合作,确保日元贷款扶贫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城镇化项目、世行贷款西部 供水工程等利用外资重大工作的顺利推进。要加快实施涉外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 校、高尔夫球场等生活娱乐设施建设,满足外来人员在渝的生活条件需求。 积极为各类社会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继续放宽投资领域,除国家另有规 定外,凡是外商投资可以进入的领域,国内社会投资均可进入。要鼓励和引导国内社 会投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全市经营性基 础设施项目建设。要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加快 审批进度,推进“阳光成本”制度。对社会资本进入较多的房地产行业,要加强宏观 调控,引导其健康发展。 四、抓好园区建设,突出特色经济,发挥投资在区县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加快区县经济发展,必须突出特色经济,其中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是其重要的抓手 和载体。通过县际公路、县城电网改造、世行贷款城镇化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实施,突 出抓好“百强镇工程”和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园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 充分发挥经济强镇的集聚效应,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和渝西经济走廊工作会 议的各项工作决定,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要以解决库区移 民“生计”问题为出发点,实施“山水致富”工程,着力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渝西经济走廊要以“122”工程和西部供水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城 郊型经济,加快发展卫星城镇。都市发达经济圈要以加快建设北部新区及工业园区、 中央商务区、大学城为重点,努力“做大做强”。 五、监测投资形势,解决突出问题,继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投资工作事关重庆经济发展大局,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立足当前,着眼 长远,抓紧抓好有关工作。当前工作,要注意分析当前投资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做好投资形势的分析和建设项目的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 实加以解决。长远工作,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建 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步伐,着力抓好一大批影响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 要抓紧研究建立投资稳定增长的机制,健全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体系。要继续大力 推进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 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 际,认真落实本通知精神。要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重大疫情之年,克服困难, 保持投资强势增长,支撑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3)
上一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村税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非典防治期间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下一篇:
重庆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暂行办法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丨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
010-83687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