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辽宁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办发[1999]67号颁布时间:1999-12-16

    1999年12月16日 辽政办发[1999]67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业厅《关于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转 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教兴村计划是落实科教兴省、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贯 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富民安邦工程。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对增加我省 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促进具有我省特色的“高产、优质、高 效”农业的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速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 伐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对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的领导,采 取得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我省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附:关于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我省有1.5万多个行政村,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条件千差万别。改革开放20年 来,我省以村和村域经济为依托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1998年全省国内 生产总值达3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0.03亿元,比上年 增长12%,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 的健康发展,为全省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 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民收入低,消费水平差。1998年全省农民人 均收入比城镇居民少2037元,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下降3.3%。二是农业龙头企业少, 规模小,市场拉动力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村域经 济尚待进一步发展。三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低。据1996年统计,全省农村人口小学 和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有679.9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的32.4%。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 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我省科教兴省、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农村 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加速我省村域经济的发展,特制订 全省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科教兴省、科教兴农和可持 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由计 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期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依 靠各级政府和组织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建设一批小康和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村,起 到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发展村域经济,从而发展全省经济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全省行政村的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条件千差万 别,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一定要在尊重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从全省11个发展县域经济试 点县的现有可利用的资源着手,因村制宜。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资源 类型的地区,必须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搞一刀切。县级政府是推进科教兴村计 划的关键,各县的科教兴村计划要在抓好试点村、积累经验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推 广。 2.协同作战的原则。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是项综合性的富民措施,需要有关部 门的通力合作。各地开展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时,要注意与“丰收计划”、“星火 计划”、“燎原计划”相结合,要配合有关部门结合小康村建设、实施农业“3655” 节水灌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全省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程、农科教 工程、科技之冬活动,千方百计地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农民的科技素质, 使科教兴村计划在村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整体效益。 3.两手抓的原则。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中,要一手抓村域经济建设,一手抓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用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武装教育 农民,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清除农民思想中愚昧落后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和 歪理邪说的侵袭,用科学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养。 三、科教兴村计划的目标和工作思路 科教兴村计划的目标是:加快实现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加快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富裕、文 明的社会主义新村。 1.1999年至2002年为试点阶段。全省11个发展县域经济试点县中共抓120个试点 村。科教兴村计划试点村的量化指标为:人均收入要实现3500元以上;具有1项主导 型产业;农业科技贡献份额达到55%;建立1个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入会率达50% 以上;建有达标的“五好党支部”;具有1个教育、科技、文体活动中心;建成1个科 技示范园;农民收入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 上;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15%以上;五保户供养率达到100%;全村文明户达到80%以上; 刑事案件立案数在0.5‰以下。 2.2003年至2012年为扩大试点阶段。力争用10年的时间,在1000个村确立科教兴 村的发展模式。科技在村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要达到65%以上;每村要有5名以上 大、中专技术人才,村级正职干部达到中专文化水平,每10户有一名绿色证书持有者; 形成符合村域资源特点的主导产业,并且主导产业产值要占全村总产值的50%以上, 使村域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倍以上;1000个村达到和超过小康水平, 为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教兴村计划的工作思路是: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帮助 村里制订科学的兴村规划方案;通过农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加快新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促进农村生产 力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至少培育一项能带动村域 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四、具体要求 1.要把科教兴村计划纳入政府行为 村作为我国农村的社区集体,既是农村的政民结合部,也是现阶段最适度的农业 和农村经济的规模经营单元,是我国农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切入点。科教兴村计划 是我省农村文明致富奔小康的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组织 有关部门统一行动,使农科教、政技物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在村域经济的发展 中发挥整体优势。省里成立科教兴村计划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副省长任组长,省政 府分管农业副秘书长、省农业厅厅长为副组长,省农业厅、科委、农办、教委、财政 厅、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省农学会的有关领导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 省农业厅。各市、县(市、区)、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首先,把科教兴村计划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领导到位,真正把 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政府主管农业的领导要亲自抓试点,制定目标责任制,抓出成效, 率先垂范。其次,要抓好宣传,大造舆论。要利用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宣 传媒体,向社会宣传实施科教兴村计划的重大意义及开展该项工作的作法、效果,引 起社会普遍关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科教兴村计划的认识。第三,要把科教兴村 计划试点工作列入有关部门和领导政绩的考核目标,责任到单位,领导包点,科技人 员到岗。省由省农业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指 导,沟通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年终进行评比,使科教兴村计 划试点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对工作开展力度大、出经验、出成效的,要给予奖励。 2.要促进科技单位与试点村联姻 省科教兴村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积极发挥试点村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农业科 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科技智囊团作用,通过申报、专家考察论证,以自愿结合等方式 协调安排全省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与试点村联姻。每个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 单位至少要派2名思想好、作风正、技术硬的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包村,开发当地 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诸如优质米、优质果、反季水果、蔬菜、养殖业等生产项目, 确保试点村发展村域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调整农业生产 结构,加快科教兴村建设的步伐。试点村及试点村所在乡(镇)政府要为包村专业技术 人员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各级政府要制定科技和教育工作者进村入户的奖励、 职称晋升鼓励政策。 3.要科学制订实施方案 各地要在反复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产 业布局、资源优势,制订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科教兴村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中要明 确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针对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对科教兴村的推进方法和步骤等 有明确的要求,并体现出主导产业、集约经营等内容,真正把小农经济引向大市场, 使科教兴村计划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起来。 4.要给予必要的物资、资金支持 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工作需要人力和技术的投入,也需要资金和物资的投入。在资 金投入上,要坚持以农民自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和省事省办、市事市办的原则,多 渠道筹集资金,并将资金重点用于试点村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 推广。在科教兴村计划的起步阶段,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项目经费和活动经费 及物资支持,并对试点村隶属的乡镇服务体系予以适当扶持;各级科学技术主管部门 要对科教兴村计划予以立项支持。 5.要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农业发展的希望在科技、潜力在科技、出路在科技,科教兴村的核心是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要从宣传教育入手,把培训工作与绿色证书教育相结合, 利用宣传媒体开辟科技园地、科技讲座,采取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印发技术资料 等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培训办法,重点抓好农村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 未升入上一级学校初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专业劳动者的实用技术普及 培训,使试点村每户农民都掌握2至3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50%以上的劳动者获得绿 色证书,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要引进适合当 地实际的技术项目,促进资源开发,形成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要充分发挥农 业大、中专学校的优势,对试点村干部和当地优秀初高中毕业生有计划地进行轮训, 组织他们参加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学习,尽快提高试点村干部和科技骨干素质,促 进农村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 6.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各地要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中,努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培训班、广播和文 娱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积极开展讲学习、讲 政治、讲正气活动,教育村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科 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科学精神,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揭露和 抵制各种伪科学、反科学行为,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               省农业厅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3)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