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内蒙古财政法规库 >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外商投资企业管理办法(试行)

内政办字[1998]37号颁布时间:1998-03-25

     1998年3月25日 内政办字[1998]37号   第一条 为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改善经营环境,规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 的管理行为,保障投资者和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达到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的目的,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依法成立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外 资企业。   第三条 各级经贸委(局)是外商投资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保 障和维护国家及企业的合法权益;了解和掌握企业项目的实施及生产经营情况;有关 法律、法规工作程序的宣传和咨询;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实施、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 问题;为外商投资和企业的生产运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促进外商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条 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主管部门是中方单位的政府主管部门;两个以上 中方合资、合作企业,股份大的中方政府主管部门为外商投资企业的主管部门;隶属 关系不明确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按照干部 管理权限,为中方投资主体选配或推荐股权代表,经组织部门审批后,报同级经贸委 (局)备案;加强对中方投资主体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监督;协调解决项目实施、生 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本系统外商投资企业季度和 年度项目进展及生产经营情况。   第五条 各级经贸委(局)对企业实行宏观管理,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 手段进行引导和规范,原则上不干预企业内部管理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企业中参股或控股的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性企业集团,作为投资者的权 利,应通过所参股或资产控股企业董事会或资产管理委员会行使,不得借助行业管理 职能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 企业依法享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企业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自主做出 生产经营决策和为社会提供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保 护,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对于各种非法干预或侵权行为,企业有权向各 级经贸委(局)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或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全区各级经贸委(局)要建立投诉中心,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诉事宜。   第七条 按照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国有财产监督管理的 暂行规定》(国经贸贸〔1996〕1号)要求,外商投资企业在登记注册15天 后,必须到当地经贸委(局)备案,同时按规定向当地财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文件及 证明材料,办理财政登记,并将项目进展情况按季度报当地经贸委(局)。   第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在筹建期应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 规定,并向主管财政部门报送筹建期会计报表。项目竣工投产时,要履行开业登记手 续,并向当地经贸委(局)报送开业登记表;税务部门根据经贸委(局)出具的开业 批准文件,依照国家现行税法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确定外商投资企业享受国家和自 治区税收优惠政策。   第九条 企业投资方必须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合同对出资时间、比例、数额和方 式履行出资义务,并按实际出资额享有相应的权益;超过规定出资期限6个月仍未出 资或未足额出资的,应变更合同,调整股权比例,违约方应向合营方赔偿由此造成的 经济损失。对无力出资导致企业无法开业投产的,各级经贸委(局)有权做出裁决, 并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一定时限内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条 企业投资各方应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技术转让条款,各级经贸委(局) 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投资各方按合同规定转让技术的情况,特别是关键技术、 核心软件技术的转让进度。不能如期履约的,应提前向同级经贸委(局)提出申请, 经批准后可延缓执行。各级经贸委(局)要将变更事项通报有关部门,并通知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相应核减其投资规模和注册资本,变更合同。违约方应承担由此造成的 经济损失。   第十一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应按照依法批准的合同(章程)规定比例安排出口。 对确有困难,短期内难以达到出口比例的,企业要制定达到出口比例方案,该方案按 原审批权限报批。   各级经贸委(局)要联合有关部门对企业履行出口承诺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 查。对未经批准转为内销的产品,应根据国家海关总署的有关规定,补交进口税;涉 嫌走私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制定内部财务制度,并报财政部门审查备案。 各级经贸委(局)、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企业财务和会计决算进行 审计。对企业从境外取得的与纳税有关的票证,须经税务部门审核后,方可作为财务 收支的合法凭证。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对长期亏损或微利,不能组织起正常生 产、经营的企业,有关部门要对其进行重点检查,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 外商投资企业境外投资者由境外投入的或者受外商投资企业委托在境 外购进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用现汇在境外购买的设备和材料等实物财产,按照国家 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财政部《关于发布〈外商投资财产鉴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 检鉴联〔1994〕78号)精神,由企业所在地商检部门进行外商投资财产鉴定, 会计师事务所据此验资。   第十四条 外商投资企业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建立健全统计制度, 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按时提供统计资料,并接受检查和监督。   第十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设 立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增资扩股,兼并其他企业等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按自治 区经贸委《关于利用外资改造现有企业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内经贸外发 〔1997〕198号)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允许企业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兼并符合兼并条件的企业。兼并程序 是:兼并和被兼并方共同提出申请,由资产评估部门对被兼并方的资产进行评估,清 理债权债务,确定资产或产权转让底价,经被兼并方债权人同意后,兼并双方签署协 议。按现行审批权限,兼并后兼并方资产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须报自治区经贸 委审批后,方可办理合同及工商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 鼓励企业通过联营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专业化分工。联营各方 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承担民事责任。也可以用订立联营合同的方式,确定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联营各方独立经营、各自承担民事责任。鼓励企业以转让技术、 参股等方式与其零部件配套厂家联合,组成企业集团。   第十八条 外商投资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应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 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十九条 各有关部门应依法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 门均不得以检查为名,刁难、干预、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对于无法律、法规、 规章依据的检查和抽查,以及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的收费、赞助等,企业有 权予以拒绝,并可向各级经贸委(局)投诉。   第二十条 各级经贸委(局)应按照职能分工,积极参与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联合 年检。对在联合年检中检查出的问题,经年检综合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后,由 工商、税务、财政、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同时,各级经贸委(局)要 依照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中国有财产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 (国经贸贸〔1996〕1号)要求,监督检查合资企业中方投资主体国有财产的保 值、增值情况,并配合企业中方主管部门对中方股权代表进行年度考核,提出奖惩意 见。对中方股权代表实行离任审计制度。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