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税务法规解读 > 正文

解析2009年度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

录入时间:2010-04-01

【中华财税网2010-04-01信息】  在全国第十九个税收宣传月到来之际,山东省国税局、地税局决定联合发布2009年度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目的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治税环境,推动广大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转方式、调结构、谋求更大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次纳税百强企业为独立纳税人或企业集团,其中百强企业为集团公司的,无论控股与否,凡是隶属于企业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分公司,均合并统计纳税情况。纳税数额是纳税人2009年度在山东省境内实际缴纳入库的全部税款。从入选名单看,今年全省纳税百强排行榜与去年相比,其构成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有84户企业继续名列本年度纳税百强榜单,16户企业落榜,16户企业新上榜。16户落榜企业中4户是被企业集团涵盖或兼并,12户是纳税数额低于入榜门槛落榜。12户纳税数额降低而落榜的企业中采矿业3户、金属冶炼业2户、水泥制造业1户、食品加工业1户、金融业2户、电力业1户、交通业1户、批发零售业1户,这表明我省采矿业、金属冶炼业、金融业、交通业等行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16户企业新上榜中,制造业(主要是汽车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10户、电力业4户、金融业2户,表明我省制造业仍旧发展迅猛。总的看,企业的兼并重组和生产经营情况直接影响了今年的纳税百强榜单和纳税百强企业的座次排序。从榜单数据来看,我省的税收与经济的发展是基本吻合的。税收来源于经济,正是不断深化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不断加快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我省经济快速迅猛的增长,为税收的增长奠定了充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省经济与税收的发展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山东经济大省和税收大省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区域经济的差距,挖掘税收的增长潜力。下面,根据我们掌握的基础数据,对2009年度山东省纳税百强排行榜作简要分析。
  一、纳税百强税收贡献情况
  2009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尽管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挑战,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企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攻艰克难,有效应对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企业发展总体上继续保持了运行平稳、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09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3805.3亿元,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8847.8亿元,增长14.9%。反映在税收上,2009年全省税收收入实现4119亿元,收入总量迈上了4000亿元新台阶,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8.08%;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8.25%。这其中,纳税百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愧于"百强"称号。2009年度全省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高达1334.5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7%,占全省税收收入的32.4%,每家企业平均贡献税收13.35亿元。其中,年纳税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104.54亿元)和山东中烟工业公司(102.49亿元)。50-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85.63亿元)、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66.08亿元)、兖矿集团有限公司(58.1亿元)、中国烟草总公司山东省公司(53.81亿元)。20-50亿元的企业有10户、10-20亿元的企业有16户、5-10亿元的企业有27户、5亿元以下的企业有41户。今年纳税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为2.53亿元,与上年的2.54亿元基本持平。从上榜企业的位次看,有37家企业纳税排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有48家企业纳税排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纳税百强行业分布情况
  今年的纳税百强排行榜中,集团企业和独立纳税企业分别为80户和20户,与上年完全一致。集团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户数达到2244户,平均每个集团企业在山东省设立的下属公司的户数为28户,比上年增加2户。集团企业缴纳税款达934.7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70.04%,平均每家集团企业纳税额为11.6亿元。
  从行业大类来看,纳税百强企业涉及采矿、电力、制造、金融、信息传输、批发、交通、服务共八个行业。采矿业有20户,比上年减少2户,纳税总额为327.5亿元,户均纳税额为16.38亿元;制造业有53户,比上年增加3户,仍然占据纳税百强排行榜的半壁江山,纳税总额为693.57亿元,户均纳税额1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9.21%,快于全省税收增长30多个百分点,这基本符合山东制造业大省的地位。电力业有8户,与上年一致,纳税总额为95.67亿元,户均纳税额11.96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4.02%;金融业有9户,户均纳税额为6.6亿元。其余行业的分布是批发业4户,交通运输业3户,信息传输业2户,服务业1户。
  从行业聚集度来看,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等资源性行业为主的企业共有37户,纳税总额为560.45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42%,这充分体现了我省资源大省的优势。
  从产业分布看,2009年度纳税百强企业中,第二产业有81户,按可比口径统计比上年增加2户,纳税总额为1116.74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83.67%;第三产业有19户,比上年减少2户,纳税总额为217.79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16.33%.产业分布不均衡,第二产业上榜企业贡献的税收是第三产业的5倍多,第三产业在榜单中所占比重仍旧偏低,特别是服务业仅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户,比上年减少2户,纳税额只有4.57亿元,税收贡献明显偏低。因此我省还应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扶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
  三、纳税百强地域分布情况
  以济南、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日照、淄博、东营等8市组成的半岛城市群,入榜企业达到75户,与上年持平。其中,济南市有26户,青岛有13户,充分体现了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两个龙头地位的支撑作用;烟台市和潍坊市则分别凭借其现代制造业和综合优势,各有11户和8家企业上榜;东营市凭借资源优势,有7户企业上榜;淄博市凭借综合制造业优势,有5户企业上榜;威海有3户;日照有2户。半岛城市群的入榜企业贡献税收达到948.26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71.06%,半岛城市群的发展和带动优势相当明显。
  济南周边地区经济仍然较为落后,纳入济南都市圈的滨州、德州、聊城、泰安、莱芜等5市,仅有10户企业上榜,其中德州没有上榜企业。但济南市由去年的22户增加为26户,表明其作为省会省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纳入鲁南经济带中的临沂、枣庄、济宁、菏泽等4市有15户企业上榜,与上年持平,上榜企业仍然以资源和能源型的采矿和电力为主,济宁市凭借资源和能源优势,上榜企业达到了7户,在各市中与东营市并列第5名。以上情况表明,税收客观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并体现出了不同的经济现状和趋势,这值得经济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和调控者在未来的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中,加以注意和思考。
  四、纳税百强所有制结构情况
  从今年入榜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看,国有、集体企业共81户,纳税总额为1172.11亿元,占纳税百强企业纳税总额的87.83%。榜单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9户是国有企业,纳税额为623.83亿元,占入榜企业纳税总额的46.74%。私营企业4户,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户,均与上年持平。总体上看,国有、集体企业仍占有绝对优势。从上市企业入榜情况看,今年有27户上市公司榜上有名,比上年增加7户,纳税总额为444.93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亿元。这表明,伴随着2009年A股市场企稳,股指明显回升,山东上市企业的效益较2008年有了好转,税收贡献能力有所增强。
  税收是国家的命脉、民生的基石。纳税多少,是衡量一个企业对国家、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标志。2009年度我省纳税百强排行榜反映了我省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贡献程度,反映了地区经济和行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通过全省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我们看到了2009年山东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和国企改革的最新经济成果,看到了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税收贡献的不断加大,还看到了山东企业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立潮头、争创一流的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010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我省的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在此,希望能以纳税百强的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治税环境;希望百强企业能再接再厉,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增效创收,努力奉献社会;希望全省企业以纳税百强为榜样,转方式、调结构、快发展,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新的贡献!祝愿百强更强,也祝愿在下一年的百强排行榜里出现新的面孔!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