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入时间:2025-09-11
近日,广西不少地区都打出政策创新、服务优化、数字赋能“组合拳”,多渠道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堵点,让民营企业敢闯、敢投、敢干,绘就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图景。
破壁垒优服务,为民营经济“松绑减负”
“在贺州政务大厅‘跨省通办’窗口,几分钟就能提交材料,方便!”在贺州市做农产品贸易的广东客商李芳,借粤桂湘三省通办服务,顺利完成营业执照变更。她说,如今便捷的服务,让她能专注生意运营。
这是广西优化政务服务的缩影。凭祥市聚焦口岸通关堵点,创新实施中越跨境快递物流服务业标准,制定“入仓、出仓、配送”3项团体标准。2025年上半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货值)超170亿元,同比增长超170%。
北海市推动招标采购数智化转型,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让企业“零跑腿”。2025年上半年,该市完成远程异地评审项目200个,占政府采购项目比例的84.7%,还与28个城市建立跨省评审合作机制。
人工智能,为民营经济“插上翅膀”
刨花板生产线上,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仔细检查……在广西丰林木业集团南宁工厂内,智能“质检员”能在瞬间精准识别新出炉人造板上的32类瑕疵,准确率超99%,比人工目检更精准高效。
不只制造业,数字技术还应用到政务、监管领域。钦州市推出“扫码入企”平台,执法人员扫描营业执照二维码就能开展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2025年上半年,当地行政检查数量同比降低18%,为企业减少迎检时长300小时。“我们鼓励各执法部门利用该平台发起联合检查,减少入企检查次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钦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韦立栋表示。
贺州市在市场监管中引入AI技术,升级“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通过AI视觉识别自动抓拍厨房不规范行为,学校食堂覆盖率达80.8%。同时建立小油坊“互联网+监管”平台,推动花生油抽检合格率从2021年的80%提升至2024年的97.8%。
金融支持,为民营经济“输血供氧”
“多亏银行的贷款,公司又能扩大生产规模了。”广西铟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公司逐渐向精细化转型,然而储备资金不足,发展受阻。桂林银行柳州分行详细了解情况后予以信贷支持,为其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并运用“桂惠贷—工业流动资金贷”节约融资成本20万元,帮助该公司稳步发展。
据了解,柳州市还开发“信易贷”预授信模型,通过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促成融资超477亿元。
今年,广西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主题活动。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7亿元更新生产线设备。浦发银行南宁分行及时向其传递有关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并通过绿色通道在7月为企业发放设备更新专项贷款,助力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夯实市场领先地位。
南宁市在金融支持上持续发力,建立“管行业、管发展、管融资”闭环机制,设立应急转贷资金。截至2025年上半年,发放转贷资金26.14亿元,为企业节约成本7488万元。
钦州市浦北县税务局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瓶颈,建立动态更新的A级纳税人信息库,实施“一企一策”精准画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融资辅导。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广西各地以差异化创新、多渠道发力,为民营经济营造“如鱼得水”的发展环境。截至7月底,广西实有民营经营主体439.4万户,占实有经营主体(459.3万户)的95.7%。1至7月,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为50.6%,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6%,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13%、占全区比重的68.5%,民营经济增值税发票开票金额同比增长4.1%。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一篇:广东横琴:税收数据折射横琴合作区第二阶段建设开局良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