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风险分析
录入时间:2005-01-13
【中华财税信息网北京01/13/2005信息】 一、税收筹划的风险性分析
1、风险概念和特征
美国著名保险学家特瑞斯。普雷切特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这里
强调的是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另一位美国学者威雷特则强调了风险的客观性特征,
他把风险定义为“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中国许多学者
认为,风险是事件出现损失的可能性,或者更广义地认为是事件实现收益的不确定性。
风险可以通过事件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变动程度来衡量,变动程度越大,风
险越大;反之,则越小。这里强调了风险与变动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引入变动程度,
这就使得概率统计等科学工具在风险管理中有了用武之地。
2、税收筹划的风险存在性分析
从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分析,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税务代理机
构为纳税人筹划)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1)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
纳税人选择筹划方案的形式,以及如何实施筹划方案,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
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通常,税收
筹划成功的概率与纳税人的业务素质成正比例关系。全面掌握税收、财务、会计、法
律等方面的政策与技能,有相当的难度。因而,税收筹划的主观风险较大。
(2)税收筹划具有条件性
税收筹划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筹划方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选择与确定的,并且也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实施的。税收筹划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纳
税人自身的条件,主要是纳税人的经济活动;其二是外部条件,主要是纳税人适用的
财税政策。
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纳税人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对财税政策的灵活运
用,有时是利用政策的优惠条款,有时是利用政策的弹性空间。而纳税人的经济活动
与财税政策等条件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税收筹划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了。
(3)税收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
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具有合法性,纳税人应当根据法律要求和政策规定开
展税收筹划。但是税收筹划针对的是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而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
行为都有其特殊性,而且筹划方案的确定与具体实施,都由纳税人自己选择,税务机
关并不介入其中。税收筹划方案究竟是不是符合税法规定,是否会成功,能否给纳税
人带来税收上的利益,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收筹划方法的认定。如
果纳税人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税法精神,诸如一些“打擦边球”的做法,税务机关
可能会视其为避税,甚至当作是偷逃税,那么纳税人会为此而遭受重大损失。
(4)税收筹划本身也是有成本的
任何一项经营决策都需要决策与实施成本,税收筹划也不例外。税收筹划在可能
给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带来税收利益的同时,也需要纳税人为之支付相关的费用。
纳税人的筹划成本主要包括办税费用、税务代理费用、培训学习费用、税收滞纳
金、罚款和额外税收负担等几个方面费用。进行筹划,也应该遵循成本收益原则,这
是一种成本约束。
3、税收筹划的相关风险及其计量
(1)税收筹划的两大风险
税收筹划主要有两大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税收政
策变动的风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不能准确预测到经营方案的实现所
带来的风险,实质上是一种简单的经营风险,即经营过程未实现预期结果而使筹划失
误的风险。如果方案涉及筹资决策,则税收筹划风险还包括财务风险。政策变动风险
与税法的“刚性”有关,目前中国税收政策还处于频繁调整时期,这种政策变动风险
不容忽视。例如,原来许多企业通过变相的“公费旅游”为雇员搞福利,避税现象严
重,为弥补政策漏洞,国家规定公费旅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税收筹划的风险率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教授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经济行为的收
益与风险成正比,因此税收筹划的风险率可以表述如下:税收筹划的风险率=无风险
报酬率+风险报酬率
无风险报酬率一般可以根据国债的利率或同期同类银行存款利率确定;对于税收
筹划活动而言,风险报酬率的确定则取决于筹划者的职业判断。
一个筹划方案的实施一般要经过一定时期,所以我们在评价收益效果时应考虑资
金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期望投资报酬率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
下,风险越大,期望投资报酬率越大,节税价值就越小。
例如,A方案年净现金流量为20万元,经营期为10年;B方案的年现金净流
量为25万元,经营期为8年。无风险报酬率为4%.筹划者判断,A方案的筹划风
险为5%,而B方案的筹划风险为8%(经营期限短,经营风险小,但税收政策变动
的风险大)。8年期4%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7327,10年期4%的年金现值
系数为8.1109,8年期12%的年金现值系数为4.9676,10年期9%
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4177.其一,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两方案的净现金流
量相等。
其二,不考虑风险,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0×8.1109=162.218(万元)
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5×6.7327=168.318(万元)
显然B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大于A方案的现金流量折现值。
其三,考虑风险、资金的时间价值:
A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0×6.4177=128.354(万元)
B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折现值:25×4.9676=124.19(万元)
显然A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大于B方案净现金流量折现值。所以,在做筹划时,
经营期限仅是考虑风险的一个因素,风险才是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税收筹划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经济主体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及技术手段对风
险加以控制、规避或减低风险损失的一种管理活动。
1、税收筹划风险管理模式
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基本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即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
(1)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为避免风险的发生而拒绝从事某一事件。可见风险规避是避免风险
最彻底的方法,但其只能在相当窄的范围内应用。因为企业不能为避免税收筹划风险
而彻底放弃筹划思维与筹划行为。
(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那些用以使风险程度和频率达到最小化的努力,风险控制在于降低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风险损失的程度,包括风险防范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税收筹划更多的是事前筹划性,即采取事前风险防范;对于事中、事后风险只能是补
救或减小风险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嫁给参与风险计划的其他人身上,一般通过合约的形式将风
险转移,譬如纳税人可以与筹划者签定最终筹划风险责任约定以及其他形式的筹划损
失保险合约等风险转移合约。
(4)风险保留
风险保留是风险融资的一种方法,是指遭遇风险的经济主体自我承担风险所带来
的经济损失。风险保留重心在于寻求和吸纳风险融资资金,但这取决于人们对待风险
的态度:一种是风险承担,在风险发生后承担损失,但可能因为须承担突如其来的巨
大损失而面临财务问题;另一种是为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准备,在财务上预提风险准备
金就是常用的办法。
2、税收筹划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密切关注财税政策的变化,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
税收筹划的关键是准确把握税收政策。但税收政策层次多,数量大,变化频繁,
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建立税收信息资源库,对适用的政策进行归
类、整理、学习掌握,并跟踪政策变化,灵活运用。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
是开展税收筹划、设计筹划方案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水平的重要标志。
(2)正确区分违法与合法的界限,树立正确的筹划观
依法纳税是纳税人的义务,而合理、合法地筹划税收、科学安排收支,这也是纳
税人的权利。纳税人应树立正确的筹划观:税收筹划可以节税,但税收筹划不是万能
的,其筹划空间和弹性是有限的。切记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古人云:伸手必被捉。
(3)综合衡量筹划方案,降低风险
一个好的筹划方案,应该合理、合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实施筹划方案
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注意方案对整体税负的影响;实施过程还会增加纳税
人的相关管理成本,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还要考虑战略规划、税收环境的变迁等
风险隐藏因素。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盲目照搬
税收筹划有一定的规律,但税收筹划并没有固定的套路,税收筹划的手段及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问题,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税收筹划方案及结
果随纳税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切忌盲目照搬照套别人的方案。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