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 视野要开阔
录入时间:2004-06-09
【中华财税网北京06/09/2004信息】 说到税收筹划,不少企业家以为就是千方
百计少纳税。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他们从筹划中获益甚少。固然,尽量合法地减少纳税
数额是税收筹划的一个主要目的,但不是税收筹划的全部。“风物长宜放眼量”,搞
税收筹划也应有这样开阔的视野。
开阔视野,首先要求把税收筹划融入到企业决策中来,成为企业决策的一个重要
部分。打仗讲究运筹帷幄,写文章要求意在笔先,搞税收筹划又何尝不要求全局在胸?
有的经理在经营决策时没有税收筹划意识,只管要求财务人员或中介代理尽量为他节
税,这种事后筹划实际上已没多少筹划空间了。比如,企业要扩大规模,兼并别的企
业,却不注意被兼并的企业有多少欠税,合同一签,造成既成事实,就只能等着被连
带追缴欠税,财会人员也无力回天了。再比如,企业同时生产免税产品和非免税产品,
却不分开核算,只能按非免税产品一道计算纳税,这时再让中介机构筹划,中介也无
可奈何了。
其次,要求正确理解“跳出筹划看筹划”。企业的最大目标是追求最大利润而不
是最少纳税。企业家应该意识到,随着企业效益的上升,纳税数额也会水涨船高。如
果总想着如何少纳税,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坐失企业发展良机。只从少纳税考虑,
那么什么都不经营就可以不用纳税。比如一个小企业,规模很小时,年应纳税额只有
3万元以下,适用所得税税率也只有18%,缴纳所得税不过5000多元。如果企
业发展了,年应纳税额达到10万元以上,适用所得税税率也变成33%,缴纳所得
税就得超过3万多元。如果企业为了少纳税而不扩大规模,岂不是舍本求末?
再次,还要求筹划方案要有长远规划。急功近利的筹划方案,通常不是最佳方案。
比如不少人喜欢采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筹划,以为尽快折旧扣除能获得资金的时间
价值。但不把折旧方法与预期的利润综合起来考虑,就可能利用不了所得税的三档税
率差异,反而会多缴税。再比如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超过10年的,享受从开
始获利年度起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有的企业当年投资当年获利,虽然立
即享受了优惠,免征(减征)了所得税,却因企业在发展初期,节税不多,等到规模
大了,利润多了,优惠期却已过了。如果企业早期加大投资,使企业在初期保持小额
亏损或无得可盈,等到形成规模,利润巨大,才开始年度获利,那么被免征和减征的
所得税就会多得多。
开阔视野,最为关键的还要求正确看待税收筹划的地位与作用。税收筹划固然很
重要,但不能解决企业经营中所有的问题,也不是企业经营决策考虑的首要因素。企
业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在什么地方经营,固然都要考量税收优惠政策,进行
各种筹划方案的比较,但企业在作这些重大决策时,首先考虑的还是市场前景,成本
与利润预测等。换句话说,税收筹划要服从企业的经营战略,而不是颠倒过来。过分
夸大税收筹划的作用,结果就“过犹不及”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