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法规 > 正文

建设部关于对北京等城市组织开展地铁安全检查工作情况的通报

建质[2003]142号颁布时间:2003-07-13

     2003年7月13日 建质[2003]142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交通委,市政管委):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地铁安全检查的通知》(国办发电[2003]7 号,以下简称《通知》)印发以来,各有关城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通知》精 神,立即开展地铁安全检查,认真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和救援 预案。总的看,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加强地铁安全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地铁安全工作明显得到加强。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工作, 现将各省市的主要做法及下一步的工作意见通报如下,望各地结合当地地铁安全管理 的实际,进一步做好工作:   一、积极开展安全检查,落实整改措施   (一)排查隐患,制定和落实整改方案。北京市针对已投入运营使用的地铁1号、 2号、13号线以及在建的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和八通线等,对影响地铁 运营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逐条排查、梳理,特别对早期建造的地铁1号、2号线中 存在的严重隐患,如车辆、供电系统、信号系统、机电系统、线路设备等设施设备逐 一制定整改方案,计划投资36.6亿元,用4至5年时间完成改造。上海市对已投 入运营的三条地铁、一条轻轨和一条磁浮线进行检查,并对消防通道、消防给水、防 排烟系统、交通组织等情况进行实地测试,对需要立即整改的设施设备、设计和建设、 运营管理、安全防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制定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安全整改项目表》, 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抓紧落实整改。广州市对检查中的问题,在检查后24小时 内就完成了对部分问题的整改;其余问题,已制定了整改计划,由有关领导督办,限 期整改。此外,为保护乘客安全和节省能耗,广州市还采用了屏蔽门系统。重庆市检 查了设计文件在施工和设备招标中的落实情况,以满足消防、防灾等各项规定和要求。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进行了设计技术条件的深化和落实,确保硬件系统的完整、可靠。   (二)加强地铁法规制度建设,为安全运营提供法律依据。目前,上海、广州已 出台了地铁运营管理的地方法规;南京、武汉分别组织编制了《南京市地铁管理办法》 及《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争取尽快颁布;重庆市也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明确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与管理 内容,将运营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等纳入法制轨道。《长春市轻轨交通管理办法》正 在审查之中。   (三)地铁建设中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把好施工安全和质量关。南京市地铁指挥 部在地铁全线建立了安全监管体系和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纳入生产计划和工作指标 考核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机制。天津市针对地铁 施工初期阶段的情况,为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成立总监办,严格监督施工单位按施 工规范和设计图施工,认真检查各个工艺流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武汉市轨道交通有 限公司开展“放心桥”竞赛活动,由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及监理单位组成检查评比小 组,对各标段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比,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四)提前开展运营前的准备工作,充分考虑相关安全措施,制定运营方案和安 全责任制。重庆市正在建设地铁2号线工程,为实现2004年运营的目标,自 2002年起就开始制定运营方案并重点考虑防空抢险的运营安全方案,今年又对补 充完善的运营方案提出新的安全要求,进一步落实了运营准备和运营工作的安全责任 制。此外,该市在运营方案中还制定了完整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规定,确保各项应急方 案全面覆盖各种突发事件,将指挥、调度、协调机制和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南京市为 实现2005年开通运营的目标,已开始编制应对突发事件方案以及运营安全责任制 和管理制度,并对未来地铁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下的运营模式进行深入研 究和分析。南京、武汉还在地铁公司设立了安全稽查部,负责全线运营后各部门的安 全检查与质量检验。   (五)进一步对规划、设计、设备的安全标准进行评估和完善。重庆市组织设计 单位对地铁运营安全系统设计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查找安全隐患,充分考虑各种突 发情况下的处置措施,对必要的安全设施进行补缺完善,同时,结合国内外地铁运营 管理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落实各项防范、预警、处置救援预案和指挥协调机制。天 津市对地铁1号线的有关安全设计重新审查,对车辆、信号系统以及设备安全防护系 统等从技术标准、设备选型等方面进行反复优化,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认真落实。 深圳市早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加强了地铁运营安全的研究,不仅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技术 标准和规范,还大胆借鉴了国外技术标准和规范,强化地铁安全设计,提高设计技术 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六)建立健全有效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机制,加强演习、演练。北京市由分管副 市长任地铁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建立了地 铁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和抢险救援体系,完善先期应急处置和突发事件救援工作预案, 详细量化预案反应时间,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市政府组织交通、公安、安监、 卫生等部门开展地铁综合安全检查,先后进行了9次联合演练,做到一旦发生恐怖袭 击和灾害事故,能够及时、高效、有序、科学地实施处置。广州市针对当前国内外地 铁安全形势的需要,计划在车厢内安装监控探头,在车站内配备必要的防排爆、防生 化袭击器材,重点车站安装安检设施,以加强地铁安全防范工作。上海市在已制定的 《关于处置城市轨道交通火灾、爆炸、毒气案(事)件的总体预案》基础上,进一步 细化、完善了消防、反恐等一系列应急处置预案。   (七)加强对地铁人员的岗前安全教育和培训。重庆市提前将上岗人员送往上海 地铁公司进行运营岗位培训,并将运营安全和应急应变能力作为重点考核科目。武汉 市选拔学员赴上海进行一年的专业培训。深圳市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就将运营安全生 产责任制的制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派出专业骨干人员赴香港、上海和广州进行专 题培训,既培养煅炼了人才,又完善了地铁运营安全的规章制度。   二、进一步做好地铁安全工作的意见   当前,地铁安全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薄弱环节,无论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 都存在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各地建设、市政等有关主管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 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一系列批示精神,认真按照《通知》要求,进一步落实各项 安全措施,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把地铁安全工作抓紧抓好。   (一)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技术标准。有关省、市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国内外地 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本地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抓紧制 定和完善地方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 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地铁 建设、运营等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并加强对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 从源头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各地铁运营单位要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认真贯彻执行 安全运行的各项措施。   (二)进一步加强地铁建设的监督管理。各地要加强对地铁设计的施工图审查, 未经施工图审查批准的,不得施工;建立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评价制度,尽快在地 铁规划、设计、建设安装、运营管理等阶段开展安全评价,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安全监 督。   新修订的《地铁设计规范》已于今年5月正式颁布,各地要认真学习、掌握新规 范,认真对照新规范中有关安全技术的规定,对地铁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审查、调整; 制定培训计划和宣贯要点,推动地铁设计新标准的全面贯彻执行。   地铁施工工法多、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制定特殊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抓好特 殊工法和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部位、环节的安全施工是地铁建设工作的重点。目 前,有关城市正在实施地铁建设任务。为此,各地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尤其要认 真分析、总结一些城市已经出现的问题和教训。一是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地铁施工 验收标准,对影响周边建筑物与气、水、通讯管线安全的情况要预先进行充分考虑、 研究,对可能影响结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施工工艺和专项施工方案要由当地主 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查。二是施工单位要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对施工过程严密 监控,同时制定并检查落实突发事件的应急抢险预案,组织抢险队伍,储备抢险物资, 做到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报告、处理险情。   各地要加强对地铁建设活动的监督,落实设计中安全设施的建设,安全设施未按 设计进行施工建设或施工建设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不得投入运营。   (三)切实加强地铁运营企业的安全管理。地铁运营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 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和突发事件 处理等规章制度。要加强重点岗位从业人员及各类操作维修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教 育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要明确各级领导和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安全生产责任, 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 责任制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人。对有关规章制度的落实定期检查,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定期演练,确保规章制度和责任制的落实。要配备足够的安全管 理人员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对车站、列车的安全巡查,做到早发现、早处 置,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确保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经费投入。   (四)抓紧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要督促企业建立起高效、协调的防灾应 急机制,制定日常运营事故处置预案,做好各项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和现场的组 织实施,要加强地铁公司与公安、消防、武警等相关部门的信息网络建设,定期模拟 防灾合成演练,确保应急协调联动。   (五)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地铁乘坐人员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地铁运营单位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编制安全知识宣传材料,进行广泛的社会宣 传,普及安全乘车和自救知识,规范乘客乘车行为。要保持车站、车厢内、疏散通道、 平交道口等处的安全警示标志和疏散标志明显、清晰,使广大乘客能够熟悉和掌握紧 急状态下的疏散方法和自我救援知识,提高乘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要定期 针对突发事件的各种不同情况进行演习,重点演练救援和协助乘客逃生,提高地铁运 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和处置初起灾害的能力。   (六)加强领导和安全工作的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地铁安全工作的水平。地铁建 设和运营在我国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各地建设、市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不 断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及时组织建设、运营、管理多环节的安全工作交流,不断提 高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3)

会员登录

注册卫税科技账号 | 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