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
建质[2003]107号颁布时间:2003-05-23
2003年5月23日 建质[2003]10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
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局),中央管理的有关总公司:
自1997年我部《关于印发〈施工现场工伤保险试点工作研讨纪要〉的通知》
(建监安[1997]17号)以来,特别是1998年3月1日《建筑法》颁布实
施以来,上海、浙江、山东等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积极开展了建筑意外伤害保
险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此项工作的发展很不平衡。为贯彻执行《建筑法》和
《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根据《建筑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是法定的强制性保险,
也是保护建筑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转移企业事故风险,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能
力,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2003年内,要实现在全国各地全面推行建筑
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目标。
各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本地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监督管理
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引导本地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要切实把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做为今年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来抓。已经开展这
项工作的地区,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有关制度和措施,扩大覆盖面。尚未开展这项工作
的地区,要认真借鉴兄弟省(区、市)的经验,抓紧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尽快启动这
项工作。
二、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范围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和管理的人员,在施工活动过程中发
生的人身意外伤亡事故提供保障,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范围应当覆
盖工程项目。已在企业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从事现场施工时仍可参加建筑意
外伤害保险。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规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附加险
要求。
三、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期限
保险期限应涵盖工程项目开工之日到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日。提前竣工的,保险责
任自行终止。因延长工期的,应当办理保险顺延手续。
四、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金额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最低保险金额。最低
保险金额要能够保障施工伤亡人员得到有效的经济补偿。施工企业办理建筑意外伤害
保险时,投保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此标准。
五、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
保险费应当列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保险费由施工企业支付,施工企业不得向职
工摊派。
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双方应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根据各类风险因素商定建筑意
外伤害保险费率,提倡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差别费率可与工程规模、类型、工程项
目风险程度和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挂钩。浮动费率可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安全
生产管理状况等因素挂钩。对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业绩好的企业可采用下浮费率;
对安全生产业绩差、安全管理不善的企业可采用上浮费率。通过浮动费率机制,激励
投保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六、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
施工企业应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办理完投保手续。鉴于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工艺流
程中各工种调动频繁、用工流动性大,投保应实行不记名和不计人数的方式。工程项
目中有分包单位的由总承包施工企业统一办理,分包单位合理承担投保费用。业主直
接发包的工程项目由承包企业直接办理。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把在建工程项目开工前是否投保建筑意
外伤害保险情况作为审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投保的工程项目,不
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后,应将投保有关信息以布告形式张贴于施工现场,告之被
保险人。
七、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索赔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应规范和简化索赔程序,搞好索赔服务。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投保企业在发生意外事故后即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使施工
伤亡人员能够得到及时、足额的赔付。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置专门电话接受举
报,凡被保险人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企业和工程项目负责人隐瞒不报、不索赔的,要
严肃查处。
八、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安全服务
施工企业应当选择能提供建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事故防范等安全服务和有保险
能力的保险公司,以保证事故后能及时补偿与事故前能主动防范。目前还不能提供安
全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保险公司,应通过建筑安全服务中介组织向施工企业提供与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相关的安全服务。建筑安全服务中介组织必须拥有一定数量、专业
配套、具备建筑安全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安全服务内容可包括施工现场风险评估、安全技术咨询、人员培训、防灾防损设
备配置、安全技术研究等。施工企业在投保时可与保险机构商定具体服务内容。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行业协会或者其它中介组织开展安全咨询服务
工作,大力培育建筑安全中介服务市场。
九、关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行业自保
一些国家和地区结合建筑行业高风险特点,采取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行业自保或企
业联合自保形式,并取得一定成功经验。有条件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
况,研究探索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行业自保。我部将根据各地研究和开展建筑意外伤害
保险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