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指导意见
国农办[2001]95号颁布时间:2001-04-09
2001年4月9日 国农办[200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财政
厅(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近年来,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各地农业综合开发在注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
逐步加大了发展多种经营的工作力度,在引进名特优新品种、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以下
简称多种经营)工作,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与对农业结构进
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不够衔接,主要表现是--些地方工作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前期工作薄弱,以及资金到位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的
发挥。
当前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是
新阶段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在指导思
想上要从过去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主切实转变到积极调整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
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上来。多种经营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整农业结
构的重要着力点,在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寻找出路,充分利用农业
资源,丰富城乡市场供应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入WTO
后,我国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将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但农业综合开发所扶
持的种、养、加等多种经营项目,因其劳动密集型的比较优势以及较强的资源优势,
将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多种经营在调整农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应有的作用,是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精神,依据《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就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多种经营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
各地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具
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区域主导产业,促进
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
多种经营项目选项的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着力点,以建设产业链为纽带,培育主导产业;
--以龙头带基地带农户,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增强竞争能力;
--创新机制,激励竞争,鼓励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实体。
二、扶持重点
多种经营项目大体上分为三类。包括:林果、蔬菜、花卉及特种经济作物等种植
业;畜、禽、水产等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
发展多种经营,要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比
较优势,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种养业特色产品。
根据多种经营的扶持范围,参照全国农业行业发展规划,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扶持发
展牛(肉牛、奶牛)、羊、猪、禽等畜产品,水产品,果品、蔬菜、花卉、茶叶等园
艺产品,以及中草药、山区林特产品等,并相应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储藏保鲜,实现
农产品转化和多环节增值(详见附件,供各地参考,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将对该附件
适时进行调整)。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在开发的内容上必须有所侧重。要围绕
上述重点领域,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多种经营扶持的重点。
三、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
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发展农业产
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解决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促进产销衔接和农
业结构调整,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了取得多种经营
的最佳效益,各地必须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加工、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缺一不可。要按照缺什
么补什么的原则,对产业化链条的薄弱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实现一体化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重点抓好龙头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带动能力。产业化龙
头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
济发展的责任。产业化龙头项目真正实现带动农民致富,关键是要与农户建立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通过签订产销合同,稳定双方购销关系。鼓励龙头项目
通过确定保底收购价、按收购产品的数量向农民返回利润。提倡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
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等形式,与龙头项目形成利益共同体。
多种经营产业化龙头项目的标准是:1、投资规模较大,以财政资金扶持为主的
单个项目,中央财政投资必须在200万元以上,个别以贷款扶持为主给予财政贴息
的单个项目,贷款额必须在600万元以上;2、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具
有市场竞争优势;3、预期效益好,具有资金偿还能力;4、带动能力强,产、加、
销、服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健全,能切实带动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农副产品加工、
储藏、保鲜所需原料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农户);5、项目单位资信度高,经营管理能
力强,有较好的经营管理机制。
对于产业化龙头项目给予以下优惠政策:1、不论何种类型、何种所有制的产业
化龙头项目,只要与农民建立起紧密利益联结关系,都要一视同仁,予以扶持;2、
对确已发挥带动作用的,予以命名挂牌,其产品可推荐申请绿色食品标志;3、对已
发挥带动作用并确有发展潜力的,予以连续扶持;4、产业化龙头项目用于项目建设
的贷款,在贷款期内给予一定的贴息。
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项目,要立足现有项目或企业的更新改造,避免重复建设,
盲目上新项目。除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外,要注重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大型
跨地区农产品集散市场等项目建设,并注意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按政策规定,将多种经营项目中央财政资金
的30%(按上年投资计算)用于产业化龙头项目,并按规定投资额的1.5倍提前
申报。有的地方如未达到政策规定的30%,国家农发办在下达年度投资控制指标时,
将相应调减其总投资指标,用于省际间公开招标、竞选项目。如初选的产业化龙头项
目较多,确有发展潜力,也可超过30%的政策规定。其它多种经营项目也应按照发
展产业化的思路安排部署,并力求与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统筹考虑。
四、注重科技的推广应用
产品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的竞争,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
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根据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多种经营项目扶持范围,种植业重点推广高效新品种,
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无毒种苗快速繁殖技术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病虫害综
合防治技术,抗旱增产技术,微滴灌技术等。
养殖业重点推广畜禽、水产优良品种,集约化规模生产技术,畜禽快速高效饲养
技术,水产优质高效养殖技术,规模化养殖的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大中型养殖场的废
弃物综合治理及环境监测技术等。
加工服务业重点推广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果品、蔬菜采后处理及气调保鲜技术,
肉类冷藏、脱酸保鲜技术,水产品速冻保鲜技术等。
多种经营项目建设要注重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和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推广。采取
技术入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互惠互利的协作关系,鼓励
科技人员参与多种经营项目建设。要用好多种经营项目科技推广费,充分发挥其效益。
五、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搞好多种经营项目建设,必须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特别是前期准备工作。各地要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建立项
目库,并与实施计划相衔接。凡纳入实施计划的项目,都要经过可行性研究和专家评
审,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评估。要坚持竞争选项,对较大项目逐步推行招投标
制,严格按立项标准筛选项目。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监管工作。
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工作。多种经营项目的有偿资金要及时足额投放,不准层
层滞留,不准用项目资金抵顶到期应偿还的债务。要积极推行财政有偿资金委托银行
贷款办法,增强借款人的还款责任,努力降低贷款风险。各级不准擅自缩短中央财政
有偿资金回收期,不准将提前回收的资金用于计划之外的项目。多种经营项目的无偿
资金要随项目安排,并积极推行县级报账制,保证资金真正用在项目上。对于滞留、
抵顶、挪用项目资金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相应扣减投资,直至取消立项资格。
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由于多种经营项目建设与市场紧密衔接,客观
上要求项目和资金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懂得市场经济规律,
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动向。因此,项目和资金管理人员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学习
新知识,并增强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加强管理人
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附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重点扶持的产品及其引导发展的区域
一、种植业
1.蔬菜:
重点扶持大城市郊区蔬菜基地、华南地区南菜北运基地、黄淮海地区冬春反季节
蔬菜基地、西北地区秋淡菜基地。
重点强化蔬菜基地的设施化生产能力和种苗供应能力,强化产后预冷保鲜环节,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2.水果(含热带水果)
苹果、梨:环渤海弯、黄河故道、黄土高原、西南冷凉高地四大集中产区。
鲜食葡萄:辽宁省(旅大地区、营口地区及辽西地区)、山东省胶东半岛、燕山
南麓高海拔地区(包括河北省的张家口和北京市的延庆)、山西省晋中、陕西省渭河
上游北部高原地区、宁夏自治区银南、甘肃省(兰州、天山及河西走廊)、新疆自治
区(伊宁、石河子和阿克苏地区)六大集中产区。
酿酒葡萄:西北适宜地区。
柑桔:长江上游丘陵地区、华南丘陵平原南亚热带和云贵高原干热河谷地带三大
集中产区。
热带水果: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适宜产区。
通过品种引进、建设脱毒苗木基地、推广低产园高接换种技术,优化品种结构,
并引导水果生产向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集中。地方特色水果以调整熟期为主,重点发
展早熟和晚熟品种。发展适宜加工制汁的锦橙、哈姆林甜橙、夏橙、红玉苹果等专用
品种。结合市场需求和基地建设情况,适当扶持采后保鲜处理、分级、包装等项目建
设。
3.干果
核桃、板粟、枣、油茶:山西、河北、山东、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
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的适宜产区。
在开发、推广地方优良品种,建设高效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扶持后续加工项目建
设。
4.茶叶
绿茶:最适宜名优绿茶发展的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江苏等省
(市)。
红茶:最适宜名优红茶发展的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海南等省(区)。
乌龙茶:最适宜乌龙茶发展的福建、广东等省。
在主产地区以现有良种场(圃)为基础,建立无性系苗圃,加大无性系茶苗推广
力度。按茶叶进口国对农药残留的要求,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加快茶叶初精制
加工厂的技术改造。
5.花卉
切花:以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四川、河北为主。
苗木和观叶植物:以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为主。
商品盆景:以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为主。
种球种苗:以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为主。
盆花、草坪:各地都可普遍发展,但品种应各有侧重。
传统花卉和药用、食用、工业用花:以传统产区为主。
重点建设集引、育、繁、供于一体的花卉种子(种苗、种球)繁育基地,逐步实
现花卉种子(种苗、种球)生产繁育的工厂化、集约化,实现商品生产基地的规模化、
专业化。
二、养殖业
1.肉牛(羊)
肉牛:重点扶持中原、东北肉牛带,发展华南、西部地区肉牛商品基地。
肉羊:重点扶持南方肉羊商品基地,发展农牧交错地带的羔羊异地育肥基地。
重点配套完善优质种牛、种羊良繁基地及加工贮运基地建设。
2.奶类
牛奶:黑龙江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河北坝上及冀中平原、
山西西北部、江苏苏北地区、甘肃河西走廊、河南黄河滩区、山东、陕西等奶源基地,
巩固提高大中城市郊区奶源基地。
水牛奶:广西、广东、湖北等省的水牛奶基地。
山羊奶: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奶山羊基地。
乳品加工以液态奶为主,配套建设冷链设施和市场网络。
3.猪
基地建设以传统主产省区为主,积极进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瘦肉型猪商品基地建
设。优先发展优质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建设加工贮运项目。
4.禽
重点扶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禽商品生产基地。
重点建设当地的名特优新稀家禽、珍禽良种繁育基地,适当扶持具有显著带动作
用的加工项目。
5.水产品
西部各省以省会城市为基础,结合水资源相对丰富及旅游业发达地区,开发特色
鱼类和冷水性鱼类,并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鱼和生态渔业。
中部各省针对当地较大湖区、流域,重点开发名特优水产品。
沿海发达地区注重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比例,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工厂
化养殖,大力发展创汇渔业。
水产养殖以良种繁育、优质水产品养殖示范和水产品保鲜加工为重点,加强新品
种的引进和国内名优品种资源的开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