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山西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山西省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规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68号颁布时间:2003-12-05

     2003年12月5日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68号   《山西省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规定》已经2003年12月5日省人民政府第 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山西省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备案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促进依法行政,规范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行为,维护法制的统一 和尊严,保障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 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职权范 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发布的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和特定事项,涉及或者影响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在本行政区域或其管理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能够反 复适用的行政措施、决定、命令或者指示等行政规范。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备案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   (二)体现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三)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   (四)语言准确、简明,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第五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按照立项规划、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协调分歧、 论证听证、法律审核、讨论决定、签署公布等程序进行。   因发生重大灾害事件、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紧急命令 和决定等情况,需要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经制定机关的行政首长批准,可以简化 制定程序。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事项:   (一)行政处罚;   (二)行政许可;   (三)行政强制。除省人民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和省财政、物价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事业性收费。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标题中不得冠以行政区域名称。   第七条 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有关部门、 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起草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可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 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进行。   第八条 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责的,相关部门应当共同制定规范性 文件。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行政首长办公会议 通过,并由行政首长签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经部门行政首长办公会 议通过,并由行政首长签发。   规范性文件通过前,起草机构应当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本部门法 制工作机构的意见。   第十条 规范性文件按下列规定向社会公布:   (一)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山西省人民政府 公报刊登,同时在省级主要报刊公布或者发布消息;   (二)市、地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在市、地范围 内公开发行的报刊刊登,同时在当地新闻媒体发布消息;   (三)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制定的规 范性文件,应当在其公告栏公布,同时在当地新闻媒体发布消息。   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在本级人民政府网站公布。   未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第十一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办公所在地和公共场所建立公 告栏,公布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和本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及其他应 当主动公开的信息。   在公告栏公布规范性文件,公布日期不少于30日。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实行垂直领导市以上的工作部门为规范性文件的备案 机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报送和 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以及下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报送 工作。   实行垂直领导工作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本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报送和本系 统下级机关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应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   第十四条 省以下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派出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设立该机关的人民政府备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同时抄 送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两个以上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机关报送备案。   实行垂直领导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 本级人民政府。实行省以下垂直领导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机关(以下简称制定机关)应当在规范性文件公布之 日起15日内依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报送备案。   第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一份;   (二)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二份;   (三)规范性文件的起草说明二份。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报送规范性文件的电 子文本。   第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起草说明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依据、必要性和制定过程;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十八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的下列内容进行 审查:   (一)是否超越权限;   (二)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或者上级规范性文件相抵触;   (三)是否与其他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一致;   (四)内容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   (五)其他应当审查的内容。   第十九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时,可以采取征求意见、调查、 要求制定机关说明情况等方式进行。要求制定机关说明情况的,制定机关应当在规定 时间内予以说明。   第二十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 作出如下处理:   (一)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不适当的,责令制定机关停止 执行并限期改正;制定机关在规定的期限内不修改或者不废止的,提出处理意见报请 本级人民政府予以改变或者撤销,或者经本级人民政府授权后,直接予以改变或者撤 销。   (二)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有冲突的,进行协调;协调不一致的,提出处理意见 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三)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公布形式不规范或者存在技术性问题的,责令制定 机关限期处理。   第二十一条 接受抄送的行政机关认为抄送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 触或者不适当以及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 工作机构提出书面建议。   制定机关或者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接到书面意见后应当核实,并在15日内 予以答复;确有问题的,制定机关应当及时改正。   第二十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或者不适当以及规范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的,可以向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提出书 面审查建议。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收到书面审查建议后予以审查;确有问题的, 依照本规定第二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理,并将审查或者处理情况书面答复提出建议的公 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提出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申请,或者行政复议机关在复议审查时认为有关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发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 规章相抵触或者不适当的,应当自收到本规定第十六条所列材料之日起30日内,以 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责令处理决定通知书通知制定机关。   对专业性特别强、情况特殊或者需要调研、协调、征询意见的,经备案机关的法 制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审查期限,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日。   第二十五条 制定机关应当自收到有关责令改正通知书或者责令处理决定通知书之 日起30日内对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或者废止。制定机关对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以 向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申请复核。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 之日起15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第二十六条 制定机关应当依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于每年1月31日前将本 机关上一年度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报送备案机关。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一季度向本级人民政 府报告上一年度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情况,同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法制工作机 构。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对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规范性文件 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不适当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规范性文件修改 和废止按制定程序执行。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规范性文件备案情况的检查,监督制定 机关和备案机关履行本规定的职责。   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制定机关落实备案审查处理意见的监督。   第三十条 制定机关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由备案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或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拒不 改正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侵权的,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7月11日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西省规章和规章性文件备案办法》(晋政办发[1991] 93号)同时废止。 (3)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