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山西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山西省政府关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从事技术承包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1988]20号颁布时间:1988-03-07

     1988年3月7日 晋政发[1988]20号 为了贯彻执行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山西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国 营小型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流动的暂行办法》,推动我省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农村技术 承包的工作,现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第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从事农村技术承包的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 员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农村技术承包是指各级工交建、农林水牧等行业的科研、设计单位,技术开发、 交流、推广服务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厂矿企业和这些单位的科技人员,以及国家 机关中的部分科技人员,对县以下农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单位,农、林、牧、渔等开 发项目以合同形式承包解决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各种技术、管理问题的技术推广、技 术转移和服务活动。 第二条 从事农村技术承包,可以采取调离、辞职、停薪留职的形式,也可以采 取业余兼职或在职技术服务的形式。提倡各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有领导有组织地进 行,也可以个人或合伙进行。 业余兼职应在完成本职工作,不侵犯本单位技术经济权益的前提下进行。本岗位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其业余兼职应当在八以进小时外行;不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 应当在保证全面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进行。业余兼职占用部分本职工作时间, 或利用本单位物质条件和未公开的技术资料的,应经单位同意。单位可以从他们的兼 职收入中收取合理的费用。以单位名义进行承包或科技人员在职承包的,应在不影响 部门或个人本职工作、确保国家指令性计划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进行。 第三条 企事业单位组织科技人员从事农村技术承包的人员比例不限。地、市、 县政府业务部门组织业务干部从事农村技术承包的,原则上地、市级不超过本部门业 务干部的百分之四十,县级不超过百分之六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副科长(包括副 乡长)以上职务的业务干部,不得在现职岗位上从事农村技术承包。 第四条 农村技术承包的形式,应结合农业和乡镇企业生产的特点,可以采取单 项、多项或综合性技术指导、技术服务,也可以采取技术转让、技术人股及合办、领 办、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承包期一般不得低于一年。 第五条 从事农村技术承包,必须遵照平等自愿、互利互惠、城实信用的原则依 法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合同应明确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的责、权、利,规定奖惩条目, 实行指标承包,承包合同应进行公证。县级科技、农业、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或县科技 服务中心可作承包合同的中介人,负责牵线,协调、帮助、督促承包合同的完成。 第六条 允许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农村技术承包的活动中取得合理收入。凡 以调离、辞职或业余兼职从事农村技术承包的收入全部归己。凡以停薪留职从事农村 技术承包的收入大部分归己,交原单位的部分由单位与本人协商确定,一般应为本人 原工资额的百分之五十,最高不得超过本人的原工资额,也可为承包合同净收入的百 分之十至二十。凡以在职形式从事农村技术承包的,无论以单位名义或以个人名义进 行的,本人可取得合同收入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凡归本人的收入,不计入单位的奖 金总额,不征收奖金税,担应按国家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其余的百分之五十至七十 交单位并按规定的比例作为发展基金、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 第七条 离、退休人员到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和农村进行技术服务或承包,可以 取得合法收入,离退休费由原单位照发。在人才密集的单位中,自愿到乡镇企业和农 村从事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单位批准,可以提前一至五年离退休。 第八条 物资部门、金融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在生产资料供应、信贷和经 营管理等方面积极支持农村技术承包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 施,确保农村技术承包合同报酬的兑现。 第九条 企事业单位组织从事农村技术承包活动可以跨地区、跨部门进行。各级 业务部门组织从事农村技术承包活动,只限在本部门所属的行政区域内进行,并应公 开合同,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条 在行政机关人员富余的单位和部门,经批准后允许从机关划出一部分专 业技术人员组建独立核算的技术服务经营实体,实行企业管理,自负盈亏。 第十一条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组织的扶贫工作组可以参照本实施意见积极从事农 村技术承包活动。                            (1)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