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山西省财政法规库 > 正文

山西省酒类专卖管理办法 

晋革发[1978]119号颁布时间:1978-07-24

     1978年7月24日 晋革发[1978]119号     根据国务院国发〔1978〕59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商业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 加强酒类专卖管理工作的报告》精神,结合我省情况,特制定酒类专卖管理办法。   一、生产管理    1、现有的国营专业酒厂,产、销全部纳入计划;今后新办国营专业酒厂,必须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生产,有利销售的原则,经省级主管工业部门审查, 并同省商业局、粮食局协商同意,加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意见后按照新增工业厂、 点的报批手续办理,经省专卖部门发给酿酒执照,才能进行生产。   2、凡属粮食、副食加工、饲养场、畜牧场和部队、机关、团体、学校等部门, 为了综合利用加工副产品、饲料、下脚料等为酿酒原料(先酿酒后以酒糟作饲料)开 办的制酒车间,经县级和县级以上的专卖部门与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属实后,向同 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批准手续,专卖部门发给酿酒执照,方可进行生产。   以上各种类型的酒厂,一律不准搞"来料加工"或 "以酒换料",都要服从专卖管 理,产品质量要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粮食白酒出厂度数,不能低于六十三度,商业收 购仍按六十一度折算,生产单位只能按原度出厂,不能加浆,并要保证色泽透明,无 混浊,无异味。交当地糖业烟酒公司统一收购,安排市场供应,绝对禁止酒厂自销。   3、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集体所有制单位办的酒厂,必须坚持不准用粮食酿 酒的原则。利用当地的野生原料,残次水果酿酒的,须按地产地销的原则并经当地专 卖部门同意后,报请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专卖部门发给"临时酿酒执照"方可组织 生产。   4、除国营专业酒厂生产的瓶装酒使用商标外,非专业性的酒厂用代用品或综合 利用原料生产的瓶装酒,一律不使用商标。经酒类专卖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代用品酒 包括果露酒,经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使用简单的装横图案(注明厂名、地址)。   凡使用商标的产品,都必须附当地酒类专卖管理部门质量检验证明。   二、销售管理    1、酒类的批发业务,由各级糖业烟酒公司经营,酒类的零售业务,由专卖部门 批准的国营商店、供销合作社和城乡合作商店、代销点经营。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 准,一律不得私自销售酒类。不准以酒易物,乱搞协作。各级专卖机构要加强对零售 酒的检查管理,做到保质、保度、保量、保价。要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2、城乡市场,须要建立酒类销售网,搞好酒类的供应工作。凡是需要设立零售 酒类的销售单位,均由当地专卖部门审查核批,发给专营酒类或兼营酒类许可证(由 省专卖管理局统一印制)方可营业。   三、运输管理    1、凡经铁路按整车办理酒类运输,在提报运输计划时,必须县级以上(包括县) 专卖部门开具证明。不论计划内,计划外或变更计划,均按运输计划归口管理的规定, 经省商业局按照国家调拨计划或三类物资交流会签订的合同和合理流向审查盖章后, 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方可受理。   2、凡属铁路零担和公路运输,本省按行政区,属于跨县的,由县糖业烟酒公司 开具证明,经县商业局审查盖章;跨地区的由地区糖业烟酒公司开具证明,经地区商 业局审查盖章;运往省外的内地、市糖业烟酒公司开具证明,报省糖业烟酒公司审查 同意,经省商业局审查盖章后,铁路、交通运输部门方可受理。   3、对外国在中国的人员托运的酒类不受本办法限制。   四、市场管理    1、为加强酒类的行政管理,各级专卖、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同有关单 位,在当地党委和革委的领导下,共同组成酒类市场管理小组,负责对酒类市场的管 理。   2、对私酿、私卖、偷税、漏税的生产和经营单位以及个人,要停止其酿卖。对 已生产未销出的酒,除照章补税外,以质论价交当地糖业烟酒公司收售。烧酒工具进 行封存。对其它违章违法行为者,由专卖、税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区别不同性质 和情节,按照政策正确处理。   本办法自一九七八年十月一日开始执行。                (2)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