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财政动态信息 > 正文

合肥:“财”助产业高质量发展

录入时间:2021-07-30

  近年来,合肥市财政局紧紧围绕推动合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重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聚力增效,强化目标指向,力求精准实效、持续稳定,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建立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提升产业发展“基础力”

  重点支持部署战略性基础前沿研究,积极推动集中资源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贯穿创新链科技创新攻坚,在“卡脖子”和领跑技术攻关领域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累计投入104.44亿元,支持了量子创新院、聚变堆园区工程、离子医学中心等16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建设;累计投入51.2亿元,支持了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北航科学城、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13个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通过鼓励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等研发补助政策,引导研发投入3.5亿元。

  建立科技和人才投入机制,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立足创新链构建政策链,对企业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型企业高成长给予全过程支持,促进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应用、就地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累计投入9.25亿元,引进市级领军人才47人、科学中心平台单位人才51人、产业紧缺人才9312人,发放2.43万人次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实施海外引智项目51个,配套资助国家、省重点人才项目入选专家72人、产业创新团队86个,人才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建立战新产业投入机制,提升产业发展“爆发力”

  战新产业是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重点,适度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分类支持的财政政策体系,对战新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前三年关键时期予以“雪中送炭”式的前倾支持,长鑫、康宁、维信诺(002387)、京东方等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备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的优质企业先后在肥落地生根。长鑫、晶合产能分别提升至4万片/月、5万片/月,蔚来汽车交付量近4.2万台、接近去年全年交付总量,战新产业产值增长39.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7.4%,创历史新高。技改政策累计投入11.19亿元,支持1094个项目技改投资达281亿元。

  建立强链延链补链投入机制,提升产业发展“集聚力”

  支持企业跨区域布局创新链和产业链,推进产业协作向纵深发展,提升产业整体质量效益和区域竞争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十三五”期间,围绕中国声谷、软件和集成电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各类单项政策,累计投入34.39亿元,支持引进和培育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截至目前,全市集成电路产业拥有企业300家,聚集从业人员超2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出口43.2亿元,同比增长347.4%。7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企业超1550家,其中规模以上重点企业689家,2020年底累计实现产值超1.36万亿元。

  建立扶持中小微企业投入机制,提升产业发展“整体力”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设立科技创新贷、科技保险贷、文化创意贷、政保贷、技改贷、创业担保贷、整贷直发、成长贷、银证担、信保快贷、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代偿资金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撬动银行信贷融资近600亿元。2021年,整合现有金融产品统一设立“政信贷”产品,通过财政增信、风险补偿等多种举措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纯线上、低利率的信贷产品,致力打造高效便捷、特色鲜明的合肥版线上“金融超市”。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