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各地税务工作快讯 > 正文

陕西:税护长江黄河手牵手 “解渴”秦川八百里

录入时间:2023-09-18

9月16日,“引汉济渭”工程先期通水将满两个月,近日,在黄金峡水利枢纽,陕西引汉济渭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对水质进行检测。为保证1411万人的饮水安全,工作人员在“引汉济渭”输水管线上,需要分时分段进行不同级别的水质检测。

黄金峡水利枢纽位于汉中洋县境内汉江干流,是汉江干流第一级开发建设的水利枢纽,也是引汉济渭工程的龙头水源工程,年平均调水量10亿立方米。

“目前全部设备运行正常,而且我们一直都是长期保持在Ⅱ类以上,甚至于我们绝大多数的指标达到了地表水Ⅰ类标准。”陕西引汉济渭公司负责人坦言,整个“引汉济渭”工程的推进和优良的水质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保驾护航。

“税务管家”护航“惠民工程”

横跨长江和黄河两个水系的陕西省,一直以来遭受着缺水的困扰。对老一辈西安人而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安城区夏季“水荒”,是很多人抹不去的记忆。如今虽然居民用水得以保障,但城市发展的供水压力却日甚一日。“一道秦岭,在将陕西分为南北两个气候区的同时,也隔开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西安高校学者党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了解决关中地区千万百姓吃水的难题,国家和陕西省决定将秦岭之南汉江的水穿过秦岭,调集并补充到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从而实现水资源均衡利用。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南北输水骨干通道,也是陕西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水利民生工程。整个工程由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包括二期和三期工程)组成,总投资约516亿元人民币。在“引汉济渭”工程开展过程中,陕西税务部门发挥职能,主动作为。第一时间向各工程段派驻了税务管家团队,全方位提供税收服务,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地处秦岭腹地的汉中市佛坪县,境内有着整个引汉济渭工程的调蓄中枢——三河口水利枢纽,总库容7.1亿立方米、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了解到三河口水利枢纽发电、供水项目建设前期未明确纳税主体,为了不影响工期,避免税款流失,佛坪县税务局因地制宜,在前端,指定专属联络员“点对点”“零距离”对接企业,定点联络、定期问需;在中端,根据前端收集的诉求,整理分类为政策类、服务类和系统类三大类,形成初步意见,统筹做好诉求办理的记录留痕;在后端,围绕助力企业发展、理顺纳税主体、明确纳税义务、规避涉税风险等问题精准处理,推动诉求落实落地,为大企业提供陪伴式、问询式、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同时,推行“税源管理部门进行日常评估,税政、征管部门实施重点评估,稽查部门开展综合评估,征、管、查、税政齐抓共管”的纳税评估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各项能耗指标,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和管税能力,根据企业销售收入、取水量、发电量、供水量、税负等数据,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税务部门主动上门对接,指导我们顺利完成了登记、领票等税务事项。专业的‘税务管家’,定期上门座谈辅导,一对一、全天候倾听、回应、解决我们在税务方面的问题。引汉济渭工程顺利推进的背后,也凝聚着‘税务管家’们的艰辛付出和大力支持!”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永辉说出了企业的心声,

西安市长安区税务局的“税务管家”在获知该项目因推进迅速,企业开票量骤增,而目前使用的发票版面和数量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后,立即召集办税服务厅、主管税务所等部门现场办公,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速度与领购发票版面不匹配问题。

针对“引汉济渭”项目涉及建设用地耕地占用税政策问题,长安区税务局及时组织税收政策辅导团队上门面对面宣传解读耕地占用税相关优惠政策,现场解答企业提出的各项涉税疑难问题,有效解决了一直困扰企业耕地占用税征收标准问题。

除了保障常规服务,税务部门针对该项目特点和企业需要,迅速组建了一支由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公职律师组成的专业“管家”团队,主动对接、密切关注工程进展,及时有效解决企业经营和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难题,全程服务引汉济渭工程建设。

税收护航 涵养源头“活水”

作为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身上的调水工程不止“引汉济渭”,它还肩负着南水北调(中线)、鄂北调水的使命,让约1亿人“解渴”。

为了守护好水源地,确保一江清水出秦岭,陕西省各级税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绿色税制引领绿色发展的作用,落实落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水源涵养区经济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距离黄金峡水利枢纽不远的黑米养殖基地,稻田里的黑米已经快到收获季节,翠绿的稻田和碧蓝的天空交织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动人图景,远处,几只朱鹮舞动着粉色的翅膀在田间嬉戏,处处洋溢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谐之美。

洋县是“东方红宝石”珍禽朱鹮的故乡,同时也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洋县黑米。县域经济发展突出“绿色、有机、环保”三大特点。多年来,“绿色环境保护”的信念根深蒂固于每一位洋县税务干部的心中,全体税务干部以服务绿色发展为己任,聚焦“绿色”理念,发挥税收杠杆职能作用,护航绿色发展,使这里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民营企业鹮税服务工作站”是洋县税务局为民营企业量身打造的一项创新服务举措,旨在通过在民营企业内设立工作站,实现税收政策宣传、纳税辅导、涉税咨询、优惠申报等服务的常态化、便捷化、精准化。该局紧紧围绕有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及企业的需求,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了环境,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洋县共发展有机生产企业31户,全县有机产业基地14.2万亩,产值达10.14亿元,有机菜籽油、有机红米黑米、有机葡萄酒、有机醋、有机水稻等产品成为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显著。

宁强县被誉为“三千里汉江第一城”,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保护地。结合当地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优势,宁强县将汉江源打造成为国家级4A景区,一方面支持了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以旅游产业反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宁强县税务局积极发挥绿色税制引导作用,支持汉江源水源保护、景区绿色发展,将税收优惠政策“大礼包”送至陕西汉江之源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好“汉”“陕”速服务队精准筛选适用的优惠政策,通过上门讲解、微信推送等方式宣传辅导,帮助企业落实申报流程。

近年来,为保护好水源地,当地先后淘汰关停落后产能企业32家,关闭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13家,建成废水处理设施企业12家,完成技改企业7家。税务部门一方面开通“绿色通道”为搬迁企业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服务;另一方面为高污染企业改造升级提供税收“政策清单”,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及时帮助其享受环境保护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

“绿色税制”引导“向绿”而行

为了保护一江清水,陕西税务部门不仅承担了“护绿”责任,还不断在引导企业向绿而行、因绿而兴,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800里旬河从秦岭蜿蜒而来,84公里汉江裹挟激情奔腾而去,蜀河和坝河点缀在群山之间,196条河流构建起旬阳血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涵养面积最大、保护责任最重的地区之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责任担当,更是神圣使命。

走进旬阳市白柳工业小区里的尧柏水泥有限公司,7公里多长的管状带式输送长廊穿梭于崇山峻岭,矿石从采矿区平稳进入备料库房;除尘喷淋装置将污染物全部消除;脱硫脱硝设备,不停运转中实现了超低排放水平……

“税费政策红利为我们企业带来了看得见的“真金白银”,2500万元的减免资金使我们变‘被动减排’为‘主动环保’,有力地促进了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安康市尧柏水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雷玲说道。

据悉,尧柏水泥有限公司既是旬阳市市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该公司年产水泥150万吨,通过了国家级绿色工厂认定,并获得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据旬阳环保部门统计,2022年旬阳市水环境持续向好,全市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水质的涵养,既离不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得益于污水治理能力的提升。

公司负责人马超说:“在政策激励下,尧柏水泥现在产量更高了、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了,税费也缴得少了,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更低的污染物排放量获得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就是这样,陕西税务部门在不断转型升级服务企业通往节能环保的路上,“税务管家”服务团队总是第一时间打包税费优惠政策上门,开展“一对一”大走访、“面对面”座谈会,积极建立企业服务台账,做到主动宣传辅导、实时跟踪监测,确保各项税费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精准直达,同时,积极与环保部门协作,实现数据同步,精准实现“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以“看得见”的税惠红利让企业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道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石泉县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县城依水而建,分布在汉江沿线,是秦巴汉水生态旅游重要目的地,也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地。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主动踏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之路,共同守护着一方水清岸绿。陕西环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有机肥生产、销售的民营企业。谈到公司的绿色发展之路,负责人王林表示:“虽然前期设备投入花费高,但税务部门为我们减免了环保税,新设备能耗低,效率高,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了8.9%。最近跟我们合作的排污处理公司也引进了新设备,环保税多排多缴、少排少缴,这笔账大家都算的很明白!”

通过环保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导向机制,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环境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企业“被动减排”走向“主动治污”转变。只是陕西税务部门助力企业绿色发展的方式之一。

据了解,陕西税务系统还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优化服务方式、改进服务理念,通过“纳税人大讲堂”、“税务管家”精准辅导,扩大绿色税收政策宣传质效。以优化系统、提升纳税人申报便捷度为着力点,减轻了纳税人申报负担,大幅提高了办税效率。同时,完善跨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环境资源保护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沟通联络机制,畅通数据信息共享渠道,助力更多的在陕企业走好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陕西税务部门将继续紧扣高质量发展环节,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在政策落实、诉求响应、精细服务上持续发力,不断释放‘绿色税制’政策效应,鼓励支持企业走上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山更绿、天更蓝、水更清,推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有颜有值’”陕西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包东红表示。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