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劳动人事法规 > 正文

劳动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劳部发[1993]41号颁布时间:1993-05-13

     1993年5月13日 劳部发[1993]41号 劳动部《关于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劳薪字[1992]8号) 和《关于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劳薪字[1992]30号)下 发以来,各地区、部门坚持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为中 心,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积极而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并取得明显的效果。实践证 明,工资制度改革对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鼓励职工学习技术,合理拉开工资差 距,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内部分配中技术等级与工资等级脱 节、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脱节以及平均主义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此同时, 试点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根据中央关于“加快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各自 特点的工资制度与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的要求,为了保证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 的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精神,我部在 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部门及企业的实际贯彻执行。 附:关于进一步深化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一、积极稳妥地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按照“按劳分配”原则实行企业自主分配的一种基本工资制度。 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为了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 例》精神,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并逐步实行企 业自主分配的具体措施。其目的是:指导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 内部分配制度,合理拉开工资、奖金分配档次,安排好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从而帮 助企业建立一个符合各自特点的搞活搞好内部分配的良性运行机制。因此,凡是以劳 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基本劳动要素评价为基础,以劳动贡献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确定劳动报酬的工资制度,都属于岗位技能工资制的范畴。岗位 技能工资制的实质是将职工的劳动报酬与岗位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 条件和劳动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 二、进行岗位劳动评价要因地制宜、简化手续、简便易行 岗位劳动评价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手段确定企业内部各类岗位之间劳动差别的科 学方法,是搞好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的基础和前提。正确进行岗位劳动评价对于制定 科学、合理的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加强职工技能培训,进行优化劳动组合,实现劳 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最佳配置以及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劳动保护具有重要作用。试点企 业的实践表明,搞好岗位劳动评价,企业将长期受益。 企业进行岗位劳动评价,既要尊重科学,尽量做到准确、规范,又要从实际出 发,因地制宜、因厂制宜。当前工作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企业在岗位劳动评价中,要力争做到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当前应强调 搞好三个结合:一是把历史资料与现实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历史上成功的考核、 测评等基础资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二是把科学测评与经验评估结合起 来。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以采取科学测评的方法,不具备条件的则可 以采取经验评估及其他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三是把本行业测评结果及试 点企业岗位测评的做法与本企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同行业同等条件试点企业的评价 办法或评价结果,在结合本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借用。 (二)要注意抓好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劳动评价工作。当前应注 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干部岗位劳动评价与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关系,注 意把干部岗位劳动评价和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打破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实 行干部职务的聘任制、聘用制,建立起干部岗位的竞争机制;二是处理好责任重、 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及生产一线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与一般岗位在工资分配上的 关系,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向关键岗位倾斜;三是处理好管理岗位之间的关系,既要 注意从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的高度认识党群部门管理岗位的地 位,又要坚持按四项基本劳动要素客观地评价各类管理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切实 把个人工资收入同岗位劳动差别和实际劳动贡献(成果)结合起来;四是在干部岗位 劳动评价的方法上处理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关系,在尽量做到定量分析的基础 上,注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劳动评价的特点。 三、关于岗位技能工资制基本工资单元的设置和工资标准的确定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和需要设置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基本工资单元和具体的工资标 准及工资单元的比重。地区和行业提出的岗位技能工资制方案和工资标准供企业参 考。为适应目前多数工业企业调动职工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引导职工到 艰苦岗位、技术要求高、责任重的岗位去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便于企业的工资管理, 提倡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基本工资单元只设置技能工资和岗位工资两个单元。 关于岗位技能工资制基本工资的起点工资和最高工资,企业应按照国家提出的 起点工资和最高工资的指导意见,同时参考行业、地区制定的参考工资标准确定。 在《最低工资条例》公布后,可根据各地区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应调整起点工资。 当前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①要以岗位劳动评价为依据,根据各类岗位的劳动差别 确定各类岗位的基本工资差别,合理拉开条件艰苦、责任重、技术高岗位与一般岗 位的基本工资差距;②在标准水平上,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情况、资金支付 能力和企业职工现行标准工资水平以及调整工资结构的需要综合确定,工资标准水 平不宜定得过高,避免造成职工工资一次增加过多或企业资金负担不起等问题; ③可适当增加工资标准的弹性幅度,以适应随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变化适时调整工资 标准的需要;④要妥善安排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并恰当处理相关类人员 的工资标准的衔接和交叉程度。 四、建立健全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正常运行机制 为了保持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活力,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试点企业必须建立健 全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正常运行机制。其中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 对每年新增效益工资的使用,除留足必要的工资储备金外,可以用来增加职工的基 本工资,或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调整企业的工资标准。把基本工资的正常增长与调 整职工工资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本工资的职能作用。尚未实行工资总额同经 济效益挂钩办法的企业,可以在国家确定的包干工资总额范围内建立职工正常增资 的制度。增资幅度大小可视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减亏、扭亏程度)合理安排。 五、把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与净化工资发放渠道等工作结合起来 进行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的企业,经国家或地区、部门核准的当年新增基本工 资可先在新增效益工资或自有资金中列支,从第二年起核入挂钩工资总额基数或列 入成本,一次纳入有困难的可以分两年解决。企业要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 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规定精神,把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与净化工资发放渠道结合起 来,并在工资收入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注意保持工资各组成部分的适当比例关系, 以发挥各组成部分的效能作用。同时,要逐步改变奖金的发放办法,企业可根据职 工劳动特点和超额劳动情况拉开奖金分配差距。具备条件的企业可逐步实行按季度、 半年或年终发放奖金的办法。 六、加强对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各级劳动部门在帮助企业搞好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的同时,要在落实宏观调控 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 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内部分配的民主管理程序和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各类 岗位的劳动评价以及职工劳动技能的考试和实际劳动贡献的考核等基础管理工作是 否落实;企业内部各类人员工资关系安排是否合理;企业职工基本工资增长幅度和 起点工资与最高工资的比例以及工资结构是否合理;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是否落实等。 七、简化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审批程序,进一步加快试点步伐,扩大试点面 今后,凡自愿要求试点,并基本具备试点条件的企业,各级劳动部门应加强指 导,积极支持改革,并及时组织信息交流,总结经验。同时,应对试点企业的试行 方案及基本工资增量等进行必要的审核,以保证岗位技能工资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 行。 以上意见仅供各试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企业参考,希望企业在试行中创造出更 加丰富的新鲜经验。 (4)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