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益方科技

退出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市财政法规库 >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工考办等部门重庆工业企业50强考核评选办法的通知

渝办发[2005]92号颁布时间:2005-04-13

     2005年4月13日 渝办发[2005]92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目标,结合重庆工业经济 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市工考办、市经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国 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在征求我市部分重点工业企业和区县意见的基 础上,对《重庆工业企业50强考核评选办法》进行了修订。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修 订后的《重庆工业企业50强考核评选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工业企业50强考核评选办法   市委、市政府在“工业兴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作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 业化的决定,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和全市工业战线抓住机遇,深化改 革,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 化工业基地。为了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形成大公司大集团支撑大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推动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每年继续对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 综合经济实力排序,在此基础上评选和命名“重庆工业企业50强”,并将其作为重 庆工业发展的重点支持对象。   一、目的和意义   评选和命名“重庆工业企业50强”,是市委、市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新形势,在重庆造就一批有影响的优势企业群体而采取的 一项重要措施。   (一)有利于各级党政领导进一步了解重庆骨干企业的状况,有利于宏观决策。   (二)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培育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培育企业核 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工业发展与振兴的增长点。   (三)有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荣誉感和企业凝聚力,调动各方面参与 国际国内竞争、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积极性,带动全市工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有利于海内外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重庆的优势企业,树立重庆骨干企业的 良好形象,吸引海内外投资和合作伙伴。   二、范围及原则   评选范围:重庆辖区内的大中型工业企业。   评选原则:“重庆工业企业50强”的评选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科学” 的原则,主要从规模、效益、生产规范和社会责任4个方面综合考核评选。   (一)规模:主要考察企业的经营规模,鼓励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在市场求得生 存和发展。进入“重庆工业企业50强”的企业要具有生产、经营规模大的特征,当 年主营业务收入原则上要求达到3亿元以上。   (二)效益:主要考察企业盈利能力,鼓励企业客观反映资产运用的结果及经营 绩效。进入“重庆工业企业50强”的企业必须连续两年盈利;当年利润总额原则上 要求达到1000万元或利税总额超过3000万元;当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或 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三)生产规范:进入“重庆工业企业50强”的企业,其主导产品应采用国际 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等效生产)。其中医药企业的主导产品必须通过GMP认 证。鼓励企业积极按GB/T24000(idtISO14000)建立环境管理 体系并通过认证。当年不能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在国家和市质量监督抽查中连续3年 必须合格。   (四)社会责任:鼓励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凡当年欠缴社会保险金的企业, 原则上不能进入“重庆工业企业50强”;应上交税金原则上要求比上一年度有所增 长,当年税金解缴率要求达到95%以上。当年企业无重大安全和环保责任事故。   三、考核指标体系   “重庆工业企业50强”的评选,采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选用37项经 济考核指标组合成一套科学的指标群。考核指标的选择和设置,主要从反映企业盈利 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贡献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状况等7个 方面考虑。在全面反映企业综合实力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方面的 成就。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生产规模指标:包括资产总额、现价工业总产值、新产品产值率、从业人 员平均人数等7项指标。   (二)经营规模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负债总计、现价工业销售产值、研究 开发费等8项指标。   (三)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工业增 加值计算)、利税总额、所有者权益等12项指标。   (四)社会责任指标:包括社会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从业人员平均报酬、 应上交税金总额等10项指标。   四、考核评选方法   (一)考核评选“重庆工业企业50强”   “重庆工业企业50强”的产生,选用主营业务收入、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工业增加值、资产总额、人均创税金、人均创利润、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百元主营业 务收入研究开发费投入、从业人员平均报酬、新产品产值率等10项主体指标,以企 业每项指标在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的排位名次乘以权数确定。10项主体指标的权 数分别确定为:20、20、15、10、10、5、5、5、5、5。   在“重庆工业企业50强”企业排位名次相同的情况下,凡企业通过GBT24 000(idt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主导产品采用国际标 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企业推行CIMS信息系统工程的;企业主导产品进行商 标注册的;企业主导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或“中国名牌”称号的;企业拥 有3项及以上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 排位名次相应提前。   (二)设立“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   为了鼓励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 济效益,设立“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   1.评选范围:“重庆工业企业50强”以外的大中型企业。   2.评选原则:企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主营业务收入在2亿元以上),同时要 求生产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增长大。   3.评选名额:每年5户企业。   4.考核指标体系。“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的考核指标力求简明、科学,主要 体现速度和效益两个方面,以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利税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工 业增加值4项指标作为主体考核指标。   5.考核评选方法。以企业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幅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利 税总额增长幅度、工业增加值发展速度在“重庆工业企业50强”以外的大中型企业 中的排位名次乘以各项指标的权数后确定。四大主体考核指标的权数分别是:30、 30、20、20。   五、考核评选程序   “重庆工业企业50强”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的评选工作由市工考办具体 组织实施。每年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提供的正式统计年报数据和经有资格的会计师 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决算进行审核,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决 算由市财政局审定。由市工考办牵头会同市经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财政 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审查后,提出建议名单,报市政府批 准命名。   六、奖励办法    (一)奖励方式   1.“重庆工业企业50强”企业按排位名次,分五档计奖:   (1)前3名分别奖励40万元。   (2)第4名至第10名分别奖励30万元。   (3)第11名至第20名分别奖励20万元。   (4)第21名至第30名分别奖励15万元。   (5)第31名至第50名分别奖励10万元。   2.荣获“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的企业各奖励5万元。   (二)奖励对象   “重庆工业企业50强”企业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企业的现职负责人。   七、奖金渠道   (一)市级和中央企业,奖金由市政府支付。   (二)区县(自治县、市)企业,奖金按企业纳税渠道,分别由各区县(自治县、 市)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支付。   八、奖金分配原则   (一)“重庆工业企业50强”企业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企业的主要负责 人,按不低于奖金总额40%的标准分配奖金,其他现职企业负责人的奖金分配由企 业自主决定。    (二)“重庆工业企业50强”企业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企业员工的奖励, 由企业自主决定。   (三)“重庆工业企业50强”企业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企业奖金的具体 分配方案及分配实施结果,须报市工考办备案。   九、配套措施   (一)评选出来的“重庆工业企业50强”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企业,由 市政府授予“重庆工业企业50强”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称号,颁发荣誉牌匾 和荣誉证书,并对企业领导集体予以奖励。每年定期编辑出版工业企业宣传资料,宣 传其成功经验。   (二)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扶优扶强”发展战略,从企业改革、改组、改 造及资金、能源等生产要素方面实行全方位的倾斜政策,帮助“重庆工业企业50强” 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企业进一步起好骨干带头作用。   (三)为鼓励企业公平竞争,“重庆工业企业50强”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 不搞终身制,每年评定一次。   (四)获市政府奖励的企业负责人,企业正常的奖金仍可按规定领取。   (五)为落实、体现市政府对企业负责人给予奖励的精神,获奖者的奖金归个人 所有和支配。   (六)由市工考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重庆工业企业50强”和“重庆工业 企业进步奖”企业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查,对考核资料不实,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骗取 荣誉的企业,一经查实,要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企业“重庆工业企业50强”或 “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称号,收回荣誉牌匾和证书,追缴物质奖励。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十、组织领导及实施   “重庆工业企业50强”和“重庆工业企业进步奖”的评选工作涉及面广、政策 性强、技术性高。为确保评选工作有序进行,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 府各部门、各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统一考核标准, 防止数出多门,各企业的评价考核资料统一由企业综合统计部门负责上报,各区县 (自治县、市)工考办、各主管部门综合统计机构负责本地区、本系统企业考核资料 的审核把关。企业的考核资料必须是上报给统计部门的正式统计年报和经有资格的会 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决算资料。   十一、其他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重庆工业企业50 强评选办法的通知》(渝办发[2002]74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工考 办、市经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重庆市奖励工业企业领导集体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府发[2002]53号)同时废止。 (2)

会员登录

修改密码

(请输入正确的登录名和密码,并填入新密码。如需帮助,
请致电:010-83687379